典型文献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条带状分布成因
文献摘要:
监测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评估大尺度区域地质背景,尤其是活动构造在植被变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植被时空格局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多依赖于地下水;且该地区活动构造较发育,是认识植被非地带性特征的理想区域.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象与土地利用数据,对2000—2018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植被覆盖度(FVC)的时空变化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河套段植被条带状特征及其成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近20年研究区的FVC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降雨增加是大黑河流域、浑河流域及十大孔兑区域FVC增加的主要原因,沙漠地区FVC的增加得益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大黑河与浑河流域水分条件较好,物种多样性丰富,植被覆盖度高,能较好的抵御气候变化;而十大孔兑区域和沙漠地区FVC较低,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波动的响应较大.河套灌区受人类活动主导,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低.河套段山前植被赋存环境为条带状地下水溢出带,在地下水储量增多条件下呈条带状增加趋势;而在山前过渡带,新构造运动及其造成的较大地表高差使得土壤层薄且储水能力较差,表现为FVC的高波动.现今黄河干流沿岸植被受土地利用转变影响整体减少;且在河流摆动、河道变迁扰动下,稳定性较差.河套盆地与鄂尔多斯台地边界处,受隐伏断裂和地震活动影响,地下水易沿带状透水断裂下渗,难以维持浅表水分和稳定的补给条件,使得FVC呈线状显著降低,且稳定性较差.研究从宏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表过程的角度,更加深入认识了植被空间分布的非地带性特征,为相似地区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条带状特征;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活动构造;黄河流域中游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皓月;占车生;夏军;胡实;宁理科;邓晓娟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皓月;占车生;夏军;胡实;宁理科;邓晓娟-.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条带状分布成因)[J].生态学报,2022(21):8818-8829
A类:
非地带性,条带状特征
B类: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植被时空变化,时空变化特征,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大尺度,区域地质背景,活动构造,造在,植被变化,变化过程,对植,时空格局,干旱半干旱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数据,FVC,降雨增加,大黑河,黑河流域,浑河流域,沙漠地区,加得,三北防护林工程,流域水,水分条件,物种多样性,气候波动,河套灌区,人类活动,山前,赋存环境,出带,地下水储量,多条,过渡带,新构造运动,高差,差使,土壤层,储水能力,高波动,黄河干流,沿岸,土地利用转变,变影,摆动,河道,河套盆地,鄂尔多斯,台地,地边,隐伏断裂,地震活动,透水,下渗,浅表,补给条件,线状,水文地质条件,地表过程,似地,黄河流域中游
AB值:
0.3026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