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2000年以来浐灞河流域不同地貌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文献摘要: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2000年以来植被的快速恢复,对该区域生态水文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岭地区地貌多样,分析不同地貌区植被恢复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位于秦岭北坡的浐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将整个研究区分为上游山地区、中游丘陵区和下游平原区3个分区,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基础数据,基于趋势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浐灞河流域不同地貌区的植被恢复差异、影响因素及其对径流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浐灞河流域上游山地区NDVI值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中游丘陵区NDVI值呈缓慢增加趋势,而下游平原区呈极显著减少趋势.上游山地区NDVI在6—9月处于较高水平,中游丘陵区和下游平原区NDVI的年内分布呈现双峰特征.整个浐灞河流域的植被恢复速度为0.0019/a,上游山地区、中游丘陵区以及下游平原区的植被恢复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上游山地区海拔对植被恢复速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中游地区不同坡度的植被恢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上游山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驱动力是林地自身植被覆盖度的提升,中游丘陵区部分林地覆盖度的提升是这一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升的主要原因,而下游平原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是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年降水量对上游山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影响不显著,但对中游丘陵区的植被覆盖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在浐灞河流域,植被恢复对径流量的影响较小,而对土壤侵蚀模数影响较大.综上,植被在秦岭北坡不同地貌区的恢复特征和影响因素不同,深入研究植被恢复的时空差异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对于秦岭地区植被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植被恢复;秦岭;地貌;趋势分析;NDVI;西安浐灞生态区
作者姓名:
杨媛媛;佘志鹏;宋进喜;朱大为
作者机构:
西安浐灞生态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陕西 西安 710024;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48;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媛媛;佘志鹏;宋进喜;朱大为-.2000年以来浐灞河流域不同地貌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22(02):224-230
A类:
西安浐灞生态区
B类:
浐灞河,灞河流域,不同地貌区,植被变化,气候分界线,快速恢复,区域生态,生态水文过程,秦岭地区,植被恢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护具,秦岭北坡,游山,山地区,丘陵区,平原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径,输沙,年内分布,双峰特征,恢复速度,对植,植被覆盖度,林地覆盖,建设用地,植被退化,年降水量,径流量,土壤侵蚀模数,时空差异,气象因子
AB值:
0.1594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