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血流限制法对交叉迁移现象的诱导及肌肉功能重建的作用
文献摘要:
背景:独立的交叉迁移现象和血流限制法目前已在运动康复领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诱导交叉迁移现象的众多方法中,传统抗阻训练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由其衍生的血流限制法却极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际上目前已有数篇文章证实了血流限制法对交叉迁移现象有着显著诱导作用,但却尚未发现关于传统抗阻训练与血流限制法对诱导交叉迁移效应幅度的对比实验.目的:通过对交叉迁移现象的产生机制和血流限制法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探究,探讨血流限制法在诱发交叉迁移现象时所能产生的更大效益和更广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由第一作者在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相关高质量文章结果进行详细探究、分析与整理.结果 与结论:①与非血流限制法阻力训练相比,低负荷血流限制法阻力训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替代方法,可以在较小的机械应力和运动量下诱导更大的神经-肌肉适应性;②康复后和肢体固定期间,血流限制法也能用作一种新的减少肌肉力量和肌肉体积损失的运动方案,同时血流限制法还提供一个独特的机制,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运动来潜在地增加对侧未训练肢体的肌力和肌肉质量;③于交叉迁移效应最重要的传导通路由神经系统所承载,逢集血流限制法训练对运动单位的招募速度提升,以及在局部较高代谢压力下所激发的更高神经-肌肉适应性,如此使得血流限制法训练对诱发交叉迁移效应具有更高效的先决条件;④现阶段,由于各研究样本数量的限制,以及血流限制法训练中对压力的使用范围还尚无明确界定,使得血流限制法-交叉迁移的实际应用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在临床应用中压力的使用范围、各年龄阶段患者对不同压力的反应差异,以及如何在训练痛感下督促患者完整执行整个周期的康复训练等;⑤未来的研究中,需加强对血流限制法诱导交叉迁移现象的探索,将会在交叉迁移领域的临床使用中获得更大突破.
文献关键词:
交叉迁移;血流限制法;抗阻训练;神经-肌肉适应性;骨骼肌肥大;力量增长;综述;运动康复
作者姓名:
王永超;王保臣;魏祝颖;鲍春雨;刘世军;孟庆华
作者机构: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教育科学学院,天津市301617;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市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1617;天津体育学院教学实验实训中心,天津市301617;天津体育学院体能训练市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天津市301617;天津体育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天津市301617;天津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部,天津市301617
引用格式:
[1]王永超;王保臣;魏祝颖;鲍春雨;刘世军;孟庆华-.血流限制法对交叉迁移现象的诱导及肌肉功能重建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17):2762-2767
A类:
血流限制法,效应幅度,肌力和肌肉质量,骨骼肌肥大
B类:
交叉迁移,肌肉功能,功能重建,运动康复,多方法,抗阻训练,训练法,极少,数篇,篇文章,诱导作用,迁移效应,产生机制,理论探究,发交,所能,第一作者,EMbase,文献检索,阻力训练,低负荷,替代方法,机械应力,力和运动,运动量,肌肉力量,肉体,运动方案,合运动,潜在地,对侧,导通,路由,逢集,招募,高代谢,高神,先决条件,样本数量,如在,中压,各年,年龄阶段,痛感,督促,康复训练,临床使用,力量增长
AB值:
0.2125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