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名誉侵权中的公共利益目的抗辩——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特殊免责事由
文献摘要:
《民法典》第1025 条规定了针对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公共利益目的抗辩,首次将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特殊免责事由写入法律.它需要弥补此前实务中引入的公众人物理论的不足,提供确定性规则.依据宪法,名誉权与表达自由均未被赋予绝对优先的地位,公共利益目的抗辩需要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在适用时,可通过价值填充与规则再造实现法规范的进一步具体化.前者指根据法规范的目的及内容完成价值填充,后者指限缩案件范围,区分公共利益的界定主体与确认主体,将公共利益目的抗辩融入我国侵权责任法体系中,在个案中审慎开展利益衡量.
文献关键词:
公共利益目的抗辩;公众人物理论;新闻报道;舆论监督;名誉权
作者姓名:
王雨亭;秦前红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 法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雨亭;秦前红-.名誉侵权中的公共利益目的抗辩——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特殊免责事由)[J].河北法学,2022(02):162-183
A类:
公共利益目的抗辩,公众人物理论
B类:
名誉侵权,新闻报道,舆论监督,免责事由,民法典,条规,写入,入法,此前,确定性规则,宪法,名誉权,表达自由,现法,具体化,限缩,案件范围,界定主体,侵权责任法,法体系,审慎,利益衡量
AB值:
0.2363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