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长江流域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与空间集聚
文献摘要:
从长江流域协同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角度考虑,如何促进区域城镇化有序、适度及协调建设,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以长江流域10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构建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城镇化的五维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依托ArcGIS平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长江流域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空间聚类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18年,长江流域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有下降,各地级市间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离散程度趋于缩小态势.(2)耦合协调度良好及以上的地级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合肥与皖江沿线、武汉城市圈、长沙城市圈、成渝城市群等地.耦合协调度失调的地级市主要位于长江源头地区、川西-藏东-滇北横断山区、甘肃陇南、乌蒙山区、雪峰山区、罗霄山区等地.(3)长江流域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可划分为热点聚集型、中部发展型、冷点聚集型、边缘游离型4种类型,人力资本、交通建设、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地理特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耦合协调度的区域格局.基于城镇化多维耦合协调发展,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关键词:
长江流域;新型城镇化;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影响因子
作者姓名:
杨阳;唐晓岚
作者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7
引用格式:
[1]杨阳;唐晓岚-.长江流域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与空间集聚)[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03):503-514
A类:
皖江沿线
B类:
长江流域,空间集聚,新型城镇化发展,科学问题,地级市,熵值法,五维,调度指标,ArcGIS,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方法,方法探究,时空分异特征,空间聚类,离散程度,于长江,长江三角洲,武汉城市圈,沙城,成渝城市群,长江源,川西,藏东,滇北,横断山区,甘肃陇南,乌蒙山区,雪峰山,罗霄山,度空间,发展型,冷点,交通建设,地理特征,区域格局,于城镇,耦合协调发展
AB值:
0.2534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