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多尺度研究
文献摘要:
长江中游地区作为我国东中西部发展的传导区,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着力点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探究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长江中游为研究区域,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长江中游整体、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外部以及市域多个尺度,定量测度2005年、2010年、2015年、2017年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GeoDa软件对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检验.研究表明:1)长江中游整体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不断上升,耦合度始终保持在拮抗阶段,协调度从初级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2017年长江中游整体协调度为0.53;2)长江中游4个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波动较大,2017年,除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度达到0.6,进入中度协调之外,其余城市群仍为初级协调,各城市群内部与城市群外部协调度为0.57~0.62,差异较小;3)市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具有空间差异,中心城市有先发展优势;4)国家政策支持、产业转型、地方发展是长江中游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5)协调度空间差异主要集中在安徽和湖北,高高集聚区主要在江淮城市圈东部,低低集聚区逐渐减少至零.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上升,但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实现长江中游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文献关键词:
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长江中游
作者姓名:
吴姣;刘润;黄敏
作者机构:
湖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6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姣;刘润;黄敏-.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多尺度研究)[J].资源与产业,2022(01):73-85
A类:
B类:
耦合协调发展,多尺度研究,长江中游地区,东中西部,中部崛起,重要着力点,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评价,耦合协调度模型,市域,定量测度,年长,时空格局特征,GeoDa,环境协调,协调发展度,局部自相关,自相关检验,环境发展,耦合度,始终保持,调向,调转,城镇化发展,长株潭城市群,有空,空间差异,中心城市,发展优势,地方发展,度空间,集聚区,江淮,城市圈,发展程度,区域发展差异
AB值:
0.2411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