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全息影像技术肾肿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的应用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基于全息影像技术建立肾肿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探讨其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4例临床分期为cT
1~T
2期肾肿瘤患者的资料。男110例,女74例;年龄中位值55(47,62)岁;体质指数23.7(21.8,26.4)kg/m
2;肿瘤最大径3.9(2.9,5.2)cm;伴高血压病60例,糖尿病24例,高尿酸血症7例;中位R.E.N.A.L.评分8(6,9)分,中位PADUA评分9(8,10)分;中位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9.7(83.4,114.2) ml/(min·1.73m
2);cT
1期153例,cT
2期31例。184例行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根据患者术前CT或MRI检查进行全息影像重建,综合考虑肿瘤最大径(D),肿瘤压迫肾分支血管程度(C),肿瘤占肾窦体积的比率(O),肿瘤外生率(M),我们提出了基于全息影像技术的肾部分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DCOM评分系统)。根据DCOM总评分将肿瘤手术复杂程度分为低度复杂(4~6分)、中度复杂(7~8分)、高度复杂(≥ 9分)。以切缘阴性、热缺血时间<20 min、无围手术期重大并发症3项指标均实现(达到MIC)为评价手术效果的主要指标。比较不同复杂程度组患者的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种不同评分系统(R.E.N.A.L.评分、PADUA评分、DCOM评分)预测达到MIC的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各评分系统对于肾部分切除术达到MIC的预测价值。
结果:本研究中14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包括3例由肾部分切除术中转为根治术患者)。肾部分切除术患者DCOM评分6(5,8)分,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DCOM评分10(9,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高度、中度、低度复杂组中分别有23例(37.7%)、39例(88.6%)、79例(100.0%)行肾部分切除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复杂组和高度复杂组患者DCOM评分预测未达到MIC的风险分别是低度复杂组的1.76倍(
P=0.005)和8.88倍(
P =0.001)。中度复杂组和高度复杂组患者PADUA评分预测未达到MIC的风险分别是低度复杂组的3.41倍(
P=0.006)和4.86倍(
P =0.005)。中度复杂组患者R.E.N.A.L.评分预测未达到MIC的风险分别是低度复杂组的3.11倍(
P=0.003)。预测达到MIC的ROC曲线显示,R.E.N.A.L.、PADUA和DCOM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655和0.764, DCOM评分明显高于R.E.N.A.L.评分(
P = 0.025)和PADUA评分(
P = 0.009)。
结论:基于全息影像技术建立的DCOM肾肿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可以预测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效果,但结论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文献关键词:
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全息影像;评分系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正升;吴准;王雪刚;张开颜;李伟;苗超豪;罗雨;邢金春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厦门 361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正升;吴准;王雪刚;张开颜;李伟;苗超豪;罗雨;邢金春-.基于全息影像技术肾肿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的应用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2(05):344-349
A类:
PADUA,DCOM
B类:
全息影像技术,肾肿瘤手术,手术难度评分,评分系统,肾部分切除术,厦门大学,临床分期,cT
,肿瘤患者,中位值,体质指数,肿瘤最大径,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ml,73m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肾切除术,影像重建,肿瘤压迫,管程,肾窦,切除手术,总评,复杂程度,低度,高度复杂,切缘阴性,热缺血时间,围手术期,MIC,手术效果,logistic,受试者工作特征,预测价值,根治术,评分预测,尚需,大样本
AB值:
0.13916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