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国拐卖人口重罪案件多维特征与形成机制
文献摘要:
拐卖现象由来已久,不仅扰乱社会秩序,也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伤害.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受害者,对犯罪者尤其死刑犯的研究开展不足.为此,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聚焦拐卖人口死刑犯,解析中国拐卖人口重罪案件的多维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死刑犯以男性为主,犯案年龄以25~45岁为最;死刑犯的文化水平低,小学文化占比过半;刑满释放的罪犯实际服刑的平均年限为17年.②典型拐卖人口重罪案件的犯罪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核心节点为犯罪者,受害者和收买方处于边缘位置.③死刑犯被执行时间随年份呈"M"形波动,分为"增长期""波动期"和"减少期"3个时期;存在2001年和2010年两个峰值年份.④死刑犯的籍贯地在全国呈现出"两片一点"的空间格局,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福建省.具体来看,西南地区的死刑犯主要集中在云南省(昭通市和文山州).此外,死刑犯的空间路径呈现"西南-华北""西南-华南"与"西南-新疆"的流窜作案特征.最后,从多维度整合分析的视角发现拐卖人口重罪案件的形成主要受"差异梯度力"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自然社会条件为拐卖人口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基本要素.
文献关键词:
拐卖人口犯罪;重罪案件;死刑犯;多维特征;形成机制
作者姓名:
徐嘉辉;李钢;洪丹丹;周俊俊;黄雨珊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安71012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嘉辉;李钢;洪丹丹;周俊俊;黄雨珊-.中国拐卖人口重罪案件多维特征与形成机制)[J].地理研究,2022(08):2221-2233
A类:
流窜作案
B类:
口重,重罪案件,多维特征,由来已久,扰乱,社会秩序,受害者,其家,重伤,犯罪者,死刑犯,中国裁判文书网,数理统计,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犯案,文化水平,小学文化,比过,过半,刑满释放,罪犯,服刑,犯罪网络,核心节点,收买,买方,边缘位置,执行时间,增长期,籍贯地,两片,空间格局,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地区,昭通市,文山州,华南,整合分析,梯度力,社会条件,拐卖人口犯罪,基本要素
AB值:
0.2756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