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地裂缝场地建筑结构动力响应特征及抗震设防研究
文献摘要: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地裂缝场地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以西安地裂缝场地为研究背景,分别考虑独立基础、片筏基础、桩基础和桩筏基础上的框架结构,对结构峰值加速度、层间位移等动力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裂缝附近场地上的结构加速度响应和层间位移响应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动力响应峰值随着距地裂缝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放大效应的影响范围约为24 m,此范围内的结构需提高抗震设防水平;(2)结构的峰值加速度随层高的增大而增大,整体呈现出"S"形,层间位移角随层高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二者均表现出明显的"上盘效应",即上盘结构响应强于下盘,且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上、下盘结构动力响应差异进一步扩大,上盘效应愈发显著;(3)片筏基础、桩基础和桩筏基础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接近,而独立基础结构的加速度与前三者差异明显,但随着楼层的增大,基础形式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逐渐减弱;(4)上、下盘结构的峰值加速度、峰值位移大小及峰值出现的时间等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地震波经过地裂缝时发生复杂的反射和折射,结构受到非一致性激励造成的.
文献关键词:
地裂缝场地;框架结构;地震;动力响应;抗震设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兴凯;邓亚虹;常江;慕焕东;曹歌;牛得鑫
作者机构: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4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兴凯;邓亚虹;常江;慕焕东;曹歌;牛得鑫-.地裂缝场地建筑结构动力响应特征及抗震设防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2(05):1100-1109
A类:
B类:
地裂缝场地,地建筑,建筑结构,结构动力响应,动力响应特征,抗震设防,地震作用,西安地裂缝,研究背景,独立基础,桩基础,桩筏基础,框架结构,峰值加速度,近场,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放大效应,影响范围,高抗,防水,层高,层间位移角,上盘效应,盘结,结构响应,下盘,输入地震动,地震动强度,动力响应差异,基础结构,应接,楼层,基础形式,结构层,峰值位移,地震波,非一致性
AB值:
0.267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