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出行链的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点可达性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文献摘要:
利用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点与精细尺度人口分布数据,构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全过程出行链,分析充电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及充电后的步行活动累积机会.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与累计机会法,运用空间自相关聚类,解析新能源充电站点的供需匹配程度,结果表明:①北京市六环内充电桩的可达性显现中心集聚特征,呈现同心圆圈层结构,且随距中心距离增加而递减.②公共充电站点分布与人口、道路网络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③北京市车均公共充电桩可达性为0.09个;以四环线为界,充电设施空间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在五环至六环区域存在供给缺乏区域.基于出行链视角的充电可达性研究同时考虑了充电供需匹配程度以及充电站点位置对车主的吸引能力,为进一步优化新能源公共充电设施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居民出行;可达性;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设施;出行链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洁;高阳;付晓;李涛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1189;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西安71011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洁;高阳;付晓;李涛-.基于出行链的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点可达性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地理研究,2022(12):3305-3317
A类:
B类:
出行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精细尺度,人口分布,空间可达性,两步移动搜索法,空间自相关,供需匹配,集聚特征,同心圆,圆圈,圈层结构,中心距,道路网络,空间相关性,公共充电桩,四环,环线,五环,环区,车主,公共充电设施,充电设施布局,居民出行,公共服务设施
AB值:
0.2741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