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学籍地址和地理编码的乡村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分析——以湖南省株洲县为例
文献摘要:
基于"学籍信息中的家庭地址承载了学生空间位置"这一假设,通过学籍信息收集了湖南省株洲县小学生的家庭地址,借助高德开放平台提供的地理编码和POI搜索服务,获得到了株洲县小学生的空间位置和分布,并基于最短路径分析和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了株洲县小学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及其特征,尝试为区域教育资源的空间均衡性分析与规划配置提供新的数据源和方法借鉴.结果表明:①基于学籍地址和地理编码技术能够较准确地获取株洲县小学生的空间分布.②株洲县小学生就近入学距离的最大值、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1.83 km、2.10km和1.81 km,就近入学距离小于2.0 km的学生仅占55.46%,为株洲县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带来了挑战.③株洲县北部城镇地区因学校数量较多,平均就近入学距离较小,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普遍较高,且空间差异小,均衡性好;而东南部的乡村地区,平均就近入学距离较大,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普遍较低,且空间差异大.④ 基于情景分析,在不造成局地生源稳定性问题的前提下,新增3所学校后,东南部地区的平均就近入学距离和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有很大的改善,龙潭镇和龙门镇的平均入学距离由3784 m和3 520 m降低到3116 m和2636 m,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分别由0.0492和0.0982提高到0.0762和0.1496.
文献关键词:
空间可达性;教育资源;小学;学籍地址;地理编码;两步移动搜索法
作者姓名:
张艳林;李敏;刘宇文;李佳;侯钰婧
作者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培育基地-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技术应用方向),湖南湘潭411201;湖南文理学院师范学院,湖南常德415000;湖南文理学院师范学院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乡村教育研究基地(乡村教师发展方向),湖南常德415000;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艳林;李敏;刘宇文;李佳;侯钰婧-.基于学籍地址和地理编码的乡村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分析——以湖南省株洲县为例)[J].地理科学,2022(06):993-1004
A类:
学籍地址,株洲县
B类:
地理编码,乡村小学,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分析,空间位置,信息收集,小学生,开放平台,POI,最短路径分析,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区域教育,空间均衡性,均衡性分析,规划配置,数据源,编码技术,就近入学,中位数,10km,教育资源配置,城镇地区,空间差异,东南部,乡村地区,情景分析,局地,生源,所学,南部地区,龙潭,和龙,龙门镇
AB值:
0.2038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