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经外侧入路带血供的1/2腓骨瓣用于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经外侧入路带血供的1/2腓骨瓣用于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收治的经外侧入路行踝关节融合的患者54例,其中,应用带血供的1/2腓骨瓣踝关节融合术27例(腓骨瓣组),应用外侧钢板的踝关节融合术27例(钢板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通过融合成功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术后患者通过门诊复查随访。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时腓骨瓣组有24例达到骨性愈合,融合成功率为88.9%,钢板组有17例达到骨性愈合,融合成功率为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时腓骨瓣组27例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融合成功率为100.0%,钢板组有23例达到骨性愈合,有4例患者未愈合,融合成功率为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腓骨瓣组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AOFAS评分分别为(41.3±12.0)分、(65.6±5.6)分、(79.1±7.0)分,钢板组相同时间点的评分分别为(40.8±11.3)分、(64.5±4.1)分、(69.3±7.2)分,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1年的得分差异,腓骨瓣组明显高于钢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腓骨瓣组术前VAS评分为(7.6±1.3)分,钢板组术前VAS评分为(7.5±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钢板组术后1年VAS评分为(1.8±0.9)分,腓骨瓣组术后1年VAS评分为(1.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外侧入路带血供的1/2腓骨瓣踝关节融合术的并发症少,且融合成功率高于经外侧入路钢板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献关键词:
带血供腓骨瓣;终末期,踝关节炎;踝关节融合;外侧入路
作者姓名:
胡桑;谢哲;朱纯权;邓宇;余国荣;余黎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武汉 430000
引用格式:
[1]胡桑;谢哲;朱纯权;邓宇;余国荣;余黎-.经外侧入路带血供的1/2腓骨瓣用于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22(05):508-514
A类:
带血供腓骨瓣
B类:
外侧入路,武汉大学,骨科,踝关节融合术,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患者,过门,复查,患者随访,骨性愈合,未愈,成功率高,钢板固定,临床推广,终末期,踝关节炎
AB值:
0.1040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