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 趾腓侧皮瓣的临床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 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共收治拇、手指指腹缺损伴骨或(和)屈肌腱外露39例,其中男31例,女8例,平均年龄36(17~59)岁。拇、手指指腹缺损大小1.0 cm×1.2 cm~2.6 cm×4.0 cm。均在清创后采用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 趾腓侧皮瓣进行修复,皮瓣供区21例直接缝合,18例无法缝合者先缩小供区创面,剩余创面12例采用人工真皮修复,6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拇、手指屈指和伸指功能,伤口有无感染,皮瓣有无坏死、疼痛,皮瓣外形、纹理及质地,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皮瓣的瘢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皮瓣对冷耐受性,观察皮瓣感觉恢复情况、供区 趾外观、感觉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 结果:本组39例中,38例皮瓣成活,皮瓣愈合良好,1例皮瓣发生坏死,通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成活。术后随访1~3(平均1.8)年,随访截止时间至2021年6月。所有指腹皮瓣无疼痛,纹理及质地与该手指邻近的皮肤接近,皮瓣TPD为4~10 mm,皮瓣瘢痕VSS评分平均为0.6分,VAS评分平均为0.3分;手功能按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优34例,良4例,差1例。供区 趾外观与对侧 趾外观无明显差别,供区 趾TPD为4~7 mm,VSS评分平均为1.2分,VAS评分平均为0.6分;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 结论: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 趾腓侧皮瓣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理想方法,既可以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恢复指腹的外观及感觉,又供区隐蔽,损伤小,且对供区 趾趾腹感觉影响较小,对供区 趾外观、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等均无影响。
文献关键词:
趾腓侧皮瓣 ;拇指;手指;指腹缺损;神经修复;显微外科技术
作者姓名:
董俊文;梁高峰;宋启春;贾宗海;权小波;张朝;滕云升;郭永明;张满盈;段超鹏
作者机构: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西安 710065;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 710004
引用格式:
[1]董俊文;梁高峰;宋启春;贾宗海;权小波;张朝;滕云升;郭永明;张满盈;段超鹏-.个性化神经修复方式的游离 趾腓侧皮瓣的临床观察 )[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22(02):189-193
A类:
B类:
神经修复,修复方式,趾腓侧皮瓣,临床观察,皮瓣修复,手指,指指,指腹缺损,共收,屈肌腱,肌腱外露,中男,平均年龄,清创,接缝,缝合,供区创面,人工真皮,植皮修复,定期随访,屈指,指功能,伤口,无感,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视觉模拟量表,VAS,耐受性,皮瓣感觉,感觉恢复,恢复情况,足部,运动功能,皮瓣成活,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随访,截止时间,TPD,手功能,手外科,外科学,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对侧,跑步,跳跃,踮脚,复指,拇指,显微外科技术
AB值:
0.275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