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黄土地区抗滑桩嵌固段桩前被动土拱形成演化过程试验
文献摘要:
抗滑桩是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中稳定边坡和治理滑坡的主要手段之一,嵌固段桩前被动土拱效应是影响抗滑桩水平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被动土拱的形成演化过程是抗滑桩水平抗力调整的关键.通过几何缩尺比例为1:15的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对桩前被动土拱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究.根据抗滑桩桩前被动土拱和模型试验系统的对称性,自主设计土压力传感器的布设方案,以保证在试验过程中对桩前土体各测点的x和y方向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实时采集;采用千斤顶对模型桩施加水平荷载,对加载过程中抗滑桩嵌固段桩身弯矩、桩前土压力及桩前土体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绘制桩前土体应力云图并对桩前被动土拱拱轴线进行了拟合,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照分析,以揭示桩前被动土拱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桩身弯矩和桩前接触土压力均在嵌固点下4倍桩宽处附近出现极大值,后随埋深逐渐减小;②桩前被动土拱是由相邻桩对桩前土体的相互作用使主应力发生偏转而逐步形成的,其演化过程可分为初步形成阶段、承载阶段和破坏阶段;③桩前被动土拱拱轴线呈抛物线形式,随埋深逐渐增大形成被动土拱所需桩顶位移随之增大;④同一埋深处桩前被动土拱矢跨比随桩顶位移增加而逐渐变大,在承载阶段土拱矢跨比随埋深逐步减小.
文献关键词:
道路工程;演化过程;模型试验;桩前被动土拱;抗滑桩;嵌固段;矢跨比
作者姓名:
任翔;罗丽娟;李芳涛;潘瑞;刘龙;穆桐
作者机构: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长安大学地下结构与工程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任翔;罗丽娟;李芳涛;潘瑞;刘龙;穆桐-.黄土地区抗滑桩嵌固段桩前被动土拱形成演化过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22(11):86-96
A类:
桩前被动土拱
B类:
黄土地区,抗滑桩,嵌固段,拱形,形成演化过程,交通基础设施,稳定边坡,滑坡,土拱效应,水平承载力,抗力,缩尺,物理模型试验,试验系统,自主设计,压力传感器,布设方案,试验过程,土压力分布,实时采集,千斤顶,加水,水平荷载,桩身弯矩,土体应力,应力变化,应力云图,拱轴线,数值模拟方法,对照分析,极大值,埋深,主应力,偏转,转而,形成阶段,抛物线形,桩顶位移,深处,矢跨比,道路工程
AB值:
0.2378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