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中西部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机制与结构模型
文献摘要:
基于复杂构造解析和实验模拟研究,揭示了中西部前陆褶皱冲断构造带主要表现为受侧向挤压形成的滑脱冲断构造变形过程和结构样式;明确了单层滑脱挤压冲断构造变形存在临界增生和非临界增生两种变形机制,发育脆性拆离型、塑性滑移型和黏性流动型3种作用类型,并受滑脱层强度、地层厚度、底部边界和外动力过程等4种主要因素影响.复杂冲断构造带基本上表现为受多层单滑脱作用控制形成的垂向叠置组合结构,本文提出了复杂滑脱冲断变形结构的可分解性以及受不同性质的滑脱层组合控制形成特征结构模式,并揭示了前陆冲断带前缘多滑脱构造变形结构中由浅层向深层逐渐发育的变形时序;建立了中西部再生前陆冲断带结构模型、构造单元以及基本构造类型;并基于前陆盆地多阶段构造演化过程以及晚期的隆升剥蚀-沉降沉积过程,提出了中西部两种类型冲断带的控油气作用及其勘探领域.
文献关键词:
环青藏高原;大陆构造;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变形机制;多滑脱构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贾承造;陈竹新;雷永良;王丽宁;任荣;苏楠;杨庚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72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学会,北京1007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贾承造;陈竹新;雷永良;王丽宁;任荣;苏楠;杨庚-.中国中西部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机制与结构模型)[J].地学前缘,2022(06):156-174
A类:
多滑脱构造,环青藏高原
B类:
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变形机制,复杂构造,构造解析,实验模拟,侧向,变形过程,样式,非临界,脆性,滑移,黏性流动,滑脱层,地层厚度,动力过程,基本上,叠置,组合结构,变形结构,可分解,形成特征,特征结构,结构模式,前陆冲断带,前缘,生前,带结构,构造单元,构造类型,前陆盆地,多阶段,构造演化过程,隆升剥蚀,沉积过程,控油,勘探领域,大陆构造
AB值:
0.3220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