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损伤对大鼠骨骼肌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损伤对大鼠骨骼肌的影响。方法:选取35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单侧夹闭股动脉和压力绷带施压的方法构建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根据不同缺血时间分为2 h缺血24 h再灌注(I2R24组)、2.5 h缺血24 h再灌注(I2.5R24组)、3 h缺血24 h再灌注(I3R24组)、4 h缺血24 h再灌注(I4R24组)、假手术组,每组7只。在再灌注终点,收集腓肠肌组织和血浆进行分析。采用湿重/干重比值(W/D)评估组织水肿情况;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检测组织活力;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补体C1q和C3b/c沉积、凝血组织因子(TF)表达和纤维蛋白原(FN)沉积、缓激肽受体1(BR1)和BR2表达、内皮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表达、炎症纤维介素蛋白-2(FGL-2)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7(IL-7)、IL-1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组织水肿逐渐加重,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W/D分别为5.3±0.2、6.1±0.3、6.9±0.2、7.6±0.3,高于假手术组的4.5±0.1(
P均<0.01)。组织活力逐渐降低,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分别为(62.4±3.5)%、(45.3±3.3)%、(35.4±3.4)%、(27.1±5.9)%,低于假手术组的(93.8±7.2)%(
P均<0.01)。病理组织损伤逐渐加重,最重为I4R24组,有严重肌细胞损伤、间质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余依次为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肌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免疫荧光染色提示C1q、C3b/c、FN、BR1、VCAM-1、E选择素、FGL-2水平逐渐升高,由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MPO阳性细胞数/高倍镜(×200)细胞总数的大体比例逐渐升高,从高到低依次为I4R24组、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而TF和BR2表达在各组间无明显改变。血浆IFN-γ、IL-7、IL-18、MIP-1α、MCP-1浓度随缺血时间延长均逐渐升高(
P均<0.01),从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
P均<0.01)。
结论: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增加补体、凝血、激肽、内皮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加重大鼠骨骼肌组织损伤。
文献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肌,骨骼;补体;凝血;激肽;炎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胜叶;杨琳洁;李云鹏;户富栋;郭胜存;程栋;汤毅;于丁;桑海强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郑州 45005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三科,石家庄 0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胜叶;杨琳洁;李云鹏;户富栋;郭胜存;程栋;汤毅;于丁;桑海强-.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损伤对大鼠骨骼肌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22(02):172-181
A类:
I2R24,5R24,I3R24,I4R24,FGL
B类:
缺血时间,骨骼肌,Wistar,夹闭,股动脉,绷带,施压,下肢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假手,腓肠肌,肌组织,湿重,干重,组织水肿,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氮唑,MTT,组织活力,HE,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补体,C1q,C3b,组织因子,TF,纤维蛋白原,缓激肽,BR1,BR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选择素,髓过氧化物酶,MPO,干扰素,IFN,巨噬细胞,细胞炎症,MI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病理组织,组织损伤,重为,肌细胞,细胞损伤,炎性细胞浸润,细胞结构,整齐,阳性细胞,高倍,加补,内皮细胞,细胞激活
AB值:
0.2115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