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创伤性凝血病(TI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17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2例,女105例;年龄65~96岁[(72.6±6.8)岁]。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为参考标准,分为TIC组(32例)和非TIC组(285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时首次体温及休克指数(SI)、入院时首次血气分析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化验结果、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住院时间与临床预后。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早期TIC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面部和胸部及腹部损伤、GCS、体温、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SI、pH值、剩余碱(BE)、乳酸、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首次、最低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临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体温、SI、pH值、BE、乳酸、Hb、PLT、APTT、TT、FIB与早期TIC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I(
OR=1.54,95%
CI 1.10~2.17,
P<0.05)、PLT(
OR=0.67,95%
CI 0.49~0.91,
P<0.05)和FIB(
OR=0.56,95%
CI 0.40~0.78,
P<0.01)与TIC显著相关。
结论:高SI值、低PLT和低FIB水平是早期T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血液凝固障碍;老年;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佳圻;胡雨峰;康洋波;沈嘉生;金禹辰;杨琦;许永安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浙江省严重创伤与烧伤诊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佳圻;胡雨峰;康洋波;沈嘉生;金禹辰;杨琦;许永安-.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22(01):61-66
A类:
血液凝固障碍
B类:
严重创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危险因素分析,TIC,病例对照研究,浙江大学,学医,中男,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参考标准,损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时,休克指数,SI,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的,化验,输血,血制品,临床预后,胸部,腹部损伤,时间差异,组头,头颈部,四肢,BE,Hb,血小板计数,PLT,最低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预后差异,创伤和损伤
AB值:
0.2547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