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阴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掌握医院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A型与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D-二聚体阴性率水平,探寻与起病时间≤24 h的D-二聚体阴性表达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经CTA、MRI或B超确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数据,排除标准包括:(1)主动脉瘤患者;(2)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3)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4)既往有主动脉夹层手术史的患者,但此次CTA未显示新发夹层。主动脉夹层采用Stanford分型法。将患者分为起病时间≤24 h和起病时间1~14 d两组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GraphPad Prism 9进行。对于正态分布,采用Student's 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间率的比较使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与起病时间≤24 h的D-二聚体表达正常组(阴性表达)相关的影响因素。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352例,男性患者占79.26%,有高血压病史者占70.45%,A型与B型夹层患者比例约为2∶3。D-二聚体总体阴性率为13.64%,A型夹层的D-二聚体阴性率显著低于B型夹层的D-二聚体阴性率(7.09% vs. 18.01%, 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计17例患者在急诊科内死亡,总体病死率为4.83%,A型夹层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B型夹层,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计有235例(66.76%)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起病时间≤24 h,在≤24 h的超急性期,D-二聚体正常和升高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生命体征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实验室检验结果中,D-二聚体正常组患者的血小板、血尿素氮、肌酐、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纤维蛋白降解物、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显著低于D-二聚体升高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P的水平与D-二聚体密切相关, P<0.001。 结论: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D-二聚体阴性率显著低于B型夹层的D-二聚体阴性率,但A型夹层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B型夹层,FDP的水平与D-二聚体密切相关。
文献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D-二聚体;流行病学;阴性率;病死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方杰;黄国庆;李湘民
作者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长沙 410008;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长沙 41000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方杰;黄国庆;李湘民-.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阴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07):915-921
A类:
B类:
急性主动脉夹层,二聚体,阴性率,流行病学特征,起病时间,中南大学,大学湘,湘雅医院,医院急诊科,CTA,实验室检查,检查数据,排除标准,主动脉瘤,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主动脉夹层手术,手术史,发夹,Stanford,GraphPad,Prism,Student,s ,非正态分布,连续变量,Mann,Whitney,Fisher,logistic,高血压病,史者,体总,科内,病死率,超急性期,基础疾病,生命体征,实验室检验,血尿素氮,肌酐,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纤维蛋白,蛋白降解,降解物,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FDP
AB值:
0.2258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