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眶内穴位电针干预对颅脑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眶内穴位电针干预对颅脑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和动眼神经功能的改变。方法:将纳入的60例颅脑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眶内穴位电针刺激治疗,采用疏密波(疏波1 Hz,密波20 Hz),30 min/次,1次/日,每周5 d,共治疗8周;对照组给予调制中频电治疗,采用变频调制,中频载波频率4.0 kHz,低频调制频率0.2~150 Hz,20 min/次,1次/日,每周5 d,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睑裂高度、瞳孔直径、对光反射评分、眼球运动功能评分、动眼神经功能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睑裂高度[(6.16±1.96) mm]、瞳孔直径[(4.75±1.33)mm]、对光反射评分[(0.53±0.68)分]、眼球运动功能评分[(0.83±1.05)分]、动眼神经功能评分[(2.99±3.45)分]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4.85±1.92)mm、(5.78±1.16)mm、(0.83±0.75)分、(1.53±1.17)分、(5.64±3.57)分],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眶内穴位电针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动眼神经麻痹后出现的眼肌运动功能障碍。
文献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眼外肌;电针;针刺
作者姓名:
罗建昌;方震宇;毛天明;何金峰;颜管根;郎伯旭
作者机构:
浙江台州市立医院针灸科,台州 318000;浙江台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台州 318000;浙江台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台州 318000;浙江台州市立医院眼科,台州 318000
引用格式:
[1]罗建昌;方震宇;毛天明;何金峰;颜管根;郎伯旭-.眶内穴位电针干预对颅脑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03):226-229
A类:
穴位电针刺激
B类:
电针干预,颅脑外伤,动眼神经麻痹,常规药物,疏密波,疏波,调制中频电,中频电治疗,变频,载波频率,kHz,睑裂高度,瞳孔直径,光反射,眼球运动,神经功能评分,标明,疗效比较,总有效率,疗效显著,眼肌,运动功能障碍,眼外肌
AB值:
0.172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