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电针组)和治疗组(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疗法进行治疗,治疗28 d后,采用House Brackmann(H-B)量表、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和面神经电图对两种治疗进行评价.结果:常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总有效率为70.0%(27/30),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总有效率为87.1%(27/31),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显著优于常规电针组(P<0.05).对照组患者Sunnybrook评分从治疗前平均(25.64±6.44)分提升至(61.12±8.87)分,治疗组患者Sunnybrook评分从治疗前平均(24.76±4.74)分提升至(86.01±8.59)分,治疗28 d两组患者的Sunnybrook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FDI躯体功能评分从治疗前平均(11.77±2.19)分提升至(18.40±3.43)分,社会功能评分从治疗前平均(19.20±3.34)分改善至(14.50±5.18)分;治疗组患者FDI躯体功能评分从治疗前平均(11.96±2.33)分提升至(21.93±3.63)分,FDI社会功能评分从治疗前平均(20.25±3.57)分改善至(10.87±4.55)分.对照组患侧治疗后耳-额肌ENoG最大波幅平均值亦提升,耳-口轮匝肌ENoG最大波幅平均值提升;治疗组患侧治疗后耳-额肌ENoG最大波幅平均值提升,耳-口轮匝肌ENoG最大波幅平均值亦提升;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耳-额肌、耳-口轮匝肌ENoG最大波幅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电针和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均可以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神经肌肉功能,促进面瘫患者面部神经肌肉功能恢复,且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效果更佳.
文献关键词:
电针;穴位埋针;程序化电刺激;周围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鹏博;冯丽媛;王东岩
作者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鹏博;冯丽媛;王东岩-.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08):18-24
A类:
程序化电刺激,ENoG
B类:
穴位埋针,针法,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House,Brackmann,Sunnybrook,面神经,电图,电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从治,分提,FDI,躯体功能,功能评分,患侧,大波,波幅,面部神经,神经肌肉功能,功能恢复
AB值:
0.1160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