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成都市郊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化学组分粒径分布特征
文献摘要:
利用惯性撞击式8级采样器(Andersen)于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1月3日对成都大气颗粒物进行连续采样,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和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分析污染过程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质气溶胶粒径分布变化特征及气溶胶垂直分布演变.结果表明,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和积累是此次污染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NO3-和SO42-重污染阶段呈单峰型分布,峰值粒径出现在0.65-1.1 μm粒径段,表明主要由前提物的云内反应生成,沙尘阶段呈双峰型分布,主峰位于3.3-4.7 μm,NO3-主要以非均相反应存在于粗粒径段中,SO42-既有来自一次污染源(沙尘、土壤源等),也有来自二次氧化反应;高湿度下液相反应的加剧,NO3-、SO42-和NH4+细粒子峰由0.65-1.1 pm向1.1-2.1 pm粒径段转移.Ca2+、Mg2+和Na+主要集中在粗模态中,自然源对沙尘污染贡献显著;K+和Cl-沙尘阶段呈明显双峰型分布;OC和EC主要呈双模态分布,不同阶段峰值出现的粒径段有所改变.重污染阶段消光系数大值区主要位于1.0km以下;边界层高度0.5 km左右且伴随有下沉气流,持续的偏东风或偏南风有利于大气增湿及污染物区域输送共同导致此次污染过程污染物持续升高.本研究可为成都市大气颗粒物形成的化学和物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文献关键词:
成都;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垂直结构
作者姓名:
王碧菡;廖婷婷;蒋婉婷;车红蕾;王雨婷;宋明昊;张小玲
作者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25;开封市气象台,开封,475004;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碧菡;廖婷婷;蒋婉婷;车红蕾;王雨婷;宋明昊;张小玲-.成都市郊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化学组分粒径分布特征)[J].环境化学,2022(10):3323-3334
A类:
B类:
成都市,市郊,重污染过程,过程化,化学组分,分粒径,粒径分布,用惯,撞击,采样器,Andersen,大气颗粒物,连续采样,气象观测,观测资料,气溶胶激光雷达,雷达数据,水溶性无机离子,碳质气溶胶,气溶胶粒径,垂直分布,二次气溶胶,NO3,SO42,单峰,明主,前提物,沙尘,双峰型,主峰,非均相反应,污染源,二次氧化,氧化反应,高湿度,液相反应,NH4+,细粒,pm,Ca2+,Mg2+,Na+,自然源,污染贡献,K+,Cl,OC,EC,双模态,消光系数,0km,边界层高度,下沉气流,偏东风,偏南风,增湿,区域输送,过程污染,物理机制,基础资料,垂直结构
AB值:
0.4629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