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南京雾过程对大气气溶胶谱分布及化学组成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探究南京地区雾过程对气溶胶粒子化学组成和尺度分布的影响,在2017年冬季的雾观测中平行收集了 3级分档雾水和分粒径气溶胶样品,并对雾微物理量与气溶胶谱分布、3级分档雾水与雾前、雾中、雾后分粒径气溶胶化学组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冬季南京第1次雾过程的雾滴液态水含量随粒径分布为不对称"V"型,最低值位于7μm处,第2次雾过程的雾滴液态水含量随粒径分布为3峰型,峰值分别位于5,15,21.5μm处.在雾形成、发展阶段,粒径<0.33μm的气溶胶质量浓度降低,粒径0.38μm气溶胶质量浓度升高,雾成熟阶段,气溶胶粒子质量浓度在全粒径段均达到最低,粒径0.38μm的气溶胶质量浓度大幅降低,与雾前相比,雾后气溶胶质量浓度峰值向大粒径方向移动.雾前,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组分富集在粒径<0.43μm的小粒子中,随着雾过程进行,成核作用和吸湿增长使得水溶性离子向较大粒径段富集.雾中新生成的气溶胶随着雾滴的蒸发被释放,导致雾后NO3、SO42-和NH4+浓度升高.较小粒径的气溶胶中和率更高,雾形成初期的新生雾滴酸性较强,随着雾过程的进行逐渐中和,雾水pH值逐渐升高.
文献关键词:
雾微物理结构;化学组分;雾和气溶胶;粒径分布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思蕊;樊曙先;王元;胡春阳;张鸿伟;朱丹丹;葛攀延
作者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上饶市气象局,江西上饶334000;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甘肃兰州73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94582部队,河南 确山46321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思蕊;樊曙先;王元;胡春阳;张鸿伟;朱丹丹;葛攀延-.南京雾过程对大气气溶胶谱分布及化学组成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11):4961-4973
A类:
雾微物理结构,雾和气溶胶
B类:
大气气溶胶,谱分布,化学组成,南京地区,胶粒,中平,分档,雾水,分粒径,胶样,物理量,胶化,雾滴,液态水含量,粒径分布,最低值,成熟阶段,大粒径,胶水,水溶性离子组分,成核作用,吸湿增长,NO3,SO42,NH4+,小粒径,滴酸,化学组分
AB值:
0.245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