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及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探究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以7个马铃薯品种或材料的试管苗为试材,在昼/夜温度分别为23℃/13℃、23℃/18℃和23℃/23℃条件下进行试管薯的诱导培养,调查记录试管薯初始结薯时间、结薯率和结薯方式变化,并分析不同夜间温度处理下试管薯初始形成植株及同期未形成试管薯植株参与块茎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基因型,与其他处理相比,23℃/13℃处理显著延长试管薯初始结薯时间,23℃/23℃处理降低结薯率,而23℃/18℃处理结薯较早且试管薯结薯率平均达84.3%,最利于试管薯形成.夜间温度可通过影响生物钟、糖代谢和光周期通路中StFKF1、StCO1和StSWEET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调控块茎形成.
文献关键词:
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夜间温度;初始结薯时间;基因表达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菊;李广存;段绍光;胡军;简银巧;刘建刚;金黎平;徐建飞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薯类作物生物学和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100081,北京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菊;李广存;段绍光;胡军;简银巧;刘建刚;金黎平;徐建飞-.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及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2(03):92-98
A类:
试管薯形成,初始结薯时间,StFKF1,StCO1,StSWEET1
B类:
夜间温度,温度处理,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马铃薯品种,试管苗,诱导培养,植株,基因型,生物钟,糖代谢,光周期
AB值:
0.1206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