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药物对多子小瓜虫感染的草鱼体表黏液及酶活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探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感染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体表黏液的分泌及调控机制,设计了3个预防组,分别对健康草鱼投喂添加维生素C 500 mg/kg饲料15 d,水体泼洒五倍子2 mg/L、硫酸铜1 mg/L连续预防5 d后再感染多子小瓜虫5d;以及3个治疗组,对健康草鱼感染多子小瓜虫5d后再分别按上述药物进行内服或外用治疗5d.定期测定草鱼体表黏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的酶活、黏液细胞密度和Muc5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3个预防组的草鱼黏液中的ACP、AKP酶活普遍显著上升(P<0.05),五倍子和硫酸铜组的LZM酶活显著上升(P<0.05).除五倍子组外,其余预防组Muc5B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维生素C治疗组的草鱼黏液ACP、AKP酶活均显著上升,硫酸铜治疗组的草鱼体表黏液中仅AKP酶活显著上升(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显著提高草鱼体表黏液中的酶活、黏液细胞密度和Muc5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有效促进草鱼体表黏液的分泌调控,对抑制多子小瓜虫侵染的效果显著.
文献关键词:
草鱼;多子小瓜虫;体表黏液;Muc5B基因
作者姓名:
刘芳玲;厉晨阳;张哲盼;徐良辉;卓雯文;韩嘉炜;张凯;郑善坚
作者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浙江省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浙江金华32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芳玲;厉晨阳;张哲盼;徐良辉;卓雯文;韩嘉炜;张凯;郑善坚-.药物对多子小瓜虫感染的草鱼体表黏液及酶活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2(10):63-67
A类:
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Muc5B
B类:
多子小瓜虫,草鱼,鱼体,体表黏液,Ctenopharyngodon,idella,调控机制,投喂,泼洒,五倍子,硫酸铜,再感染,5d,内服,外用,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黏液细胞,细胞密度,相对表达量,子组,基因表达量,侵染
AB值:
0.2095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