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诱发因素下抗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特征
文献摘要:
目的:从抗体不同诱发因素的角度探讨抗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脑部葡萄糖代谢特征和差异。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5例抗NMDAR脑炎确诊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30.5±17.7)岁],所有患者行静息状态下
18F-FDG PET脑显像,分析其脑部葡萄糖代谢特征,并与12名健康者[HS;男7名、女5名,年龄(51.5±9.6)岁]进行SUV比值(SUVR)半定量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15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病毒性脑炎源性5例,
18F-FDG PET显像表现为单侧颞叶或基底节区局灶性代谢减低(SUVR:患者:0.659±0.219;HS:1.754±0.203;
t=-9.58,
P<0.001)伴对侧颞叶或基底节区代谢增高(SUVR:患者:2.275±0.244;HS:1.960±0.227;
t=2.55,
P=0.022);隐源性6例,
18F-FDG PET显像表现为非对称性的额叶、颞叶、顶叶及基底节区代谢增高(SUVR:患者:2.482±0.395; HS:1.754±0.203;
t=5.23,
P<0.001)伴双侧枕叶代谢轻度减低;副肿瘤源性4例,均合并畸胎瘤,
18F-FDG PET显像表现为双侧颞叶和基底节区代谢增高(SUVR:患者:2.359±0.181;HS:1.960±0.227;
t=3.16,
P=0.007)伴双侧枕叶代谢轻度减低。
结论:抗NMDAR脑炎患者脑部存在葡萄糖代谢异常改变,根据不同诱发因素可分为至少3种模式。全面认识其特征性代谢改变有助于对抗NMDAR脑炎的识别,还对提示病因有一定价值。
文献关键词:
抗
N-甲基-
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F18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葛璟洁;邓波;李明;管一晖;鲍伟奇;吴平;林华媚;陈向军;左传涛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上海 200235;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葛璟洁;邓波;李明;管一晖;鲍伟奇;吴平;林华媚;陈向军;左传涛-.不同诱发因素下抗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特征
)[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2(09):513-517
A类:
B类:
诱发因素,天冬氨酸,代谢特征,NMDAR,脑部葡萄糖代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静息状态,18F,FDG,PET,脑显像,健康者,HS,SUVR,半定量分析,检验分析,病毒性脑炎,颞叶,基底节区,区局,局灶性,减低,对侧,隐源性,非对称性,额叶,顶叶,枕叶,畸胎瘤,糖代谢异常,特征性,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线计算,氟脱氧葡萄糖,F18
AB值:
0.25686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