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CT双气相定量研究吸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叶小气道病变及肺气肿损伤程度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双气相定量CT对吸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各肺叶小气道病变与肺气肿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接受双气相CT及肺功能(PFT)检查的男性体检者186例,并分为吸烟合并COPD者(COPD组)121例,年龄34~84(64±8)岁;吸烟非COPD者(非COPD组)65例,年龄34~72(61±5)岁。根据COPD全球倡议指南,将COPD组患者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Ⅰ~Ⅳ级。将CT原始DICOM数据导入“数字肺”测试及分析平台,计算各肺叶的小气道病变区域百分比(fSAD%)、肺气肿区域百分比(Emph%)。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非COPD组、COPD组各分级间CT定量参数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分析吸烟指数与CT定量参数间相关性。
结果:非COPD组与COPD组GOLD Ⅰ~Ⅳ级各肺叶fSAD%、Emp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除了COPD组GOLD Ⅰ级右肺中叶Emph%高于GOLD Ⅱ级外,随着COPD组GOLD级别增加,余各肺叶fSAD%、Emph%逐渐增大。不同分级间fSAD%及Emph%,均以右肺中叶及双肺上叶较大。各肺叶间比较显示,除GOLD Ⅳ级的fSAD%、Em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5、0.840)外,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吸烟指数与各肺叶CT定量指标fSAD%及Emph%均存在正相关(
P<0.001),其中吸烟指数与右肺下叶fSAD%及左肺下叶Emph%相关性较高(
r=0.474、0.619,
P<0.001)。
结论:双气相定量CT能够早期、敏感地反映吸烟合并COPD小气道病变与肺气肿损伤程度,对COPD早期诊断及演变过程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吸烟;小气道病变;肺气肿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晓旗;牛媛;雷禹;朱彦瑾;王雷;王剑;姬星;郭佑民
作者机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延安 716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晓旗;牛媛;雷禹;朱彦瑾;王雷;王剑;姬星;郭佑民-.基于CT双气相定量研究吸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叶小气道病变及肺气肿损伤程度)[J].中华放射学杂志,2022(05):536-541
A类:
B类:
双气相,定量研究,肺叶,小气道病变,肺气肿,COPD,评估价值,回顾性研究,延安大学,大学附属医院,肺功能,PFT,体检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DICOM,数据导入,分析平台,fSAD,Emph,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定量参数,吸烟指数,数间,右肺中叶,双肺,上叶,定量指标,左肺下叶,够早,体层摄影术,线计算
AB值:
0.18487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