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太行山地形影响其东麓强对流系统触发、发展、移动路径的个例分析
文献摘要:
2017年5月22日,受500 hPa高空槽、850 hPa切变线、地面冷锋,以及中尺度辐合线的共同作用,一次较强的对流性降水过程发生在太行山东坡200~800 m海拔高度区域.利用高分辨率的WRF数值模式,重点分析了太行山地形对对流系统触发、发展、移动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山脉—平原的陆面分布在日辐射的作用下,能够在特定的地形结构处形成气候场上的地形辐合区.此地形辐合区在冷锋系统的动力抬升作用下形成了更强的地形辐合带,从而促进了对流单体群在此地形辐合带中的触发.研究还发现,对流单体群均是沿着地形走向移动,其移动路径均在山脉坡度较大的位置.对流系统的强度变化与太行山东部的山脉—平原环流系统密切相关.一方面,山脉—平原环流系统的近地层东风异常与太行山脉东麓地形相耦,增强了太行山山脚附近对流发展的动力抬升作用;另一方面,东风气流增强了来自东部平原地区的水汽输送.暖湿气流在地形抬升和山脉—平原环流系统上升支的共同作用下,增强了对流单体的降水强度.研究认为太行山东坡上对流系统的触发、发展、移动均与局地地形的坡度、坡向存在密切关系.能够增进对太行山东坡强对流天气的理解,为其短时强降水预报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关键词:
太行山地形;对流系统;触发;发展;移动路径
作者姓名:
李艳;王玉;陈鲜艳
作者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艳;王玉;陈鲜艳-.太行山地形影响其东麓强对流系统触发、发展、移动路径的个例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22(05):472-483
A类:
太行山地形
B类:
地形影响,东麓,对流系统,移动路径,个例分析,hPa,高空槽,切变线,地面冷锋,中尺度辐合线,对流性降水,降水过程,东坡,海拔高度,WRF,数值模式,对对,成气候,候场,此地,对流单体,着地,强度变化,环流系统,近地层,东风,太行山脉,形相,山山,山脚,风气,平原地区,水汽输送,暖湿气流,地形抬升,降水强度,局地地形,坡向,密切关系,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降水预报
AB值:
0.2913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