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混合益生菌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1通路改善幼鼠食物过敏的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混合益生菌对食物过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孕15 d的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食物过敏模型组和混合益生菌组。幼鼠出生后,首先食物过敏模型组和混合益生菌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食物过敏模型;之后混合益生菌组于出生第21-35天给予益生菌溶液灌胃治疗;对照组采用9 g/L盐水灌胃。末次激发24 h后,制作肠道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制备血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离血清测定细胞因子及OVA特异性抗体,分离肠系膜淋巴结分析树突状细胞(DCs)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采用
One-
Way ANOVA或
Kruskal-
Wallis H检验进行3组间数据比较。
结果:与食物过敏模型组相比,混合益生菌组小鼠腹泻评分显著降低[(2.00±0.71)分比(3.22±0.97分)];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肥大细胞蛋白酶1(MCPT-1)、OVA特异性抗体水平IgE和IgG水平均显著下降[(2.28±1.61)%比(10.99±2.26)%、(413.68±22.81) ng/L比(708.78±27.66) ng/L、(36.64±3.74) ng/L比(46.05±4.95) ng/L、(201.37±65.61) ng/L比(495.22±96.66) ng/L、(31 924.15±1 177.77) ng/L比(36 175.77±618.29) ng/L、(9.10±8.08) ng/L比(19.69±0.84) ng/L、(30.50±8.81) ng/L比(190.32±6.40) ng/L];IL-10水平显著升高[(164.12±3.88) ng/L比(123.90±7.3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7、8.72、16.07、3.90、7.40、7.95、3.91、44.00、7.76,均
P<0.01)。与食物过敏模型组相比,混合益生菌组肠系膜淋巴结中CD
103+DCs及CD
103+CD
80-CD
40-DCs表面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D-L1)水平显著升高[(75.59±0.45)%比(45.60±4.73)%、(67.56±1.87)%比(37.12±6.07)%];Tregs在CD4
+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显著升高[(8.24±0.69)%比(6.20±0.66)%];Tregs表面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1.25±3.12)%比(4.08±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88、4.48、3.63、3.71,均
P<0.01)。
结论:混合益生菌可改善幼鼠的食物过敏症状,降低炎症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D-1/PD-L1通路调节Tregs的产生发挥作用。
文献关键词:
食物过敏;益生菌;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卵清蛋白;幼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行之;吴诚;李秋红;张娟;黄金莉;荆增辉;张盼盼;孙新
作者机构: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西安 71003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行之;吴诚;李秋红;张娟;黄金莉;荆增辉;张盼盼;孙新-.混合益生菌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1通路改善幼鼠食物过敏的机制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07):538-542
A类:
MCPT,103+DCs,103+CD
B类:
混合益生菌,程序性细胞死亡,幼鼠,食物过敏,BALB,出生后,卵清蛋白,致敏,灌胃,水灌,肠道组织,病理切片,病理变化,备血,血涂片,特异性抗体,肠系膜,淋巴结,分析树,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regs,One,Way,ANOVA,Kruskal,Wallis,数据比较,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白细胞介素,肥大细胞,抗体水平,IgE,IgG,L1,CD4
,+T,过敏症状,炎症水平
AB值:
0.1981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