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川崎病合并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临床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合并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AARS)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资料,合并AARS(脱位组)及未发生AARS(对照组)各60例,并采用 χ2检验及 t检验比较2组临床特点。 结果:KD患儿8 365例中合并AARS共60例(0.72%),好发于急性期,好发年龄为3~6岁( P<0.001),其首发临床表现为发热伴颈部活动受限(100.00%)、颈部包块(66.67%)、斜颈(21.67%)、颈痛(11.67%)。颈部CT或X线示AARS表现,部分伴颈部软组织增厚、肿胀。脱位组患儿唇红皲裂( P=0.01)和颈淋巴结大( P<0.001)较对照组显著,中性粒细胞绝对和相对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颈部B超较对照组颈软组织肿胀、增厚更明显( P<0.05),但2组患儿在冠状动脉病变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头颅牵引可一定程度缓解患儿颈部症状,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颈淋巴结大、唇红皲裂、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增高和颈部软组织的肿胀、增厚是KD合并AARS的危险因素,但该合并症不增加冠状动脉损伤及IVIG无应答风险,KD抗炎治疗是关键,患儿多数预后良好。
文献关键词:
川崎病;颈淋巴结炎;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
作者姓名:
王君言;郑鹤琳;丁媛;周娟;唐雪梅
作者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感染免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中心,重庆 400014
引用格式:
[1]王君言;郑鹤琳;丁媛;周娟;唐雪梅-.川崎病合并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06):425-429
A类:
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寰枢椎半脱位,AARS,颈淋巴结炎
B类:
川崎病,临床分析,KD,临床特点,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发于,急性期,首发,活动受限,斜颈,颈痛,软组织增厚,唇红,皲裂,软组织肿胀,冠状动脉病变,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阿司匹林,头颅,疗效差异,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合并症,加冠,冠状动脉损伤,伤及,无应答,抗炎治疗
AB值:
0.2133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