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CT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特征的颅内镜面动脉瘤破裂相关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基于CT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颅内镜面动脉瘤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分析镜面动脉瘤破裂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经颅内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确诊的29例镜面动脉瘤患者共29对(58个)动脉瘤,其中男6例,女23例,年龄40~83(61±11)岁。58个镜面动脉瘤按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29个)和未破裂组(29个),根据镜面动脉瘤位置不同,将其分为后交通动脉瘤亚组(32个)与非后交通动脉瘤亚组(26个)。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对动脉瘤CTA影像进行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获得压力(P)、壁切应力(WSS)、壁切应力梯度(WSSG)及振荡剪切指数(OS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使用变异系数(CV)作为描述上述血流动力学的参数,CV处理后的指标表示为P
CV、WSS
CV、WSSG
CV、OSI
CV。比较破裂与未破裂镜面动脉瘤两组间的参数差异,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镜面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
结果:29对镜面动脉瘤中,分布在双侧后交通动脉16对(55%)、双侧大脑中动脉9对(31%)、双侧颈内动脉4对(14%)。与未破裂镜面动脉瘤组相比,破裂镜面动脉瘤组最大径、颈宽及尺寸比[
M(
Q1,
Q3)]更大[4.98(3.18,6.79)mm比3.20(2.10,4.31)mm,4.19(3.46,5.95)mm比4.05(3.23,5.02)mm,1.69(0.81,2.28)比0.96(0.67,1.49)](均
P<0.05)。在镜面动脉瘤亚组血流动力学分析中,破裂侧镜面动脉瘤WSS
CV和WSSG
CV均较对侧未破裂镜面动脉瘤大[1.00(0.87,1.21)比0.65(0.57,0.87),1.09(0.56,1.90)比0.57(0.50,1.13),1.52(1.34,1.80)比1.21(1.07,1.38),1.52±0.46比1.21±0.23](均
P<0.05),而P
CV均小于对侧未破裂镜面动脉瘤[0.004(0.002,0.008)比0.010(0.006,0.013),0.003(0.002,0.011)比0.009(0.002,0.066)](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SSG
CV为镜面动脉瘤破裂的独立相关因素[
OR=279.20(95%
CI:1.10~71 028.28)]。
结论:动脉瘤最大径、颈宽和尺寸比是区分镜面动脉瘤破裂状态的可靠形态学参数,动脉瘤囊内高WSSG
CV与镜面动脉瘤破裂状态相关。
文献关键词:
放射学;镜面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破裂;病例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胡斌;黎东城;徐文达;施昭;张龙江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南京 210002;南方医科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 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 210002;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徐州 221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斌;黎东城;徐文达;施昭;张龙江-.基于CT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特征的颅内镜面动脉瘤破裂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22(05):350-356
A类:
镜面动脉瘤,WSS
,WSSG
,OSI
B类:
动力学特征,内镜,动脉瘤破裂,相关因素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未破裂,相关风险,南京大学,学医,金陵,经颅,颅内血管,血管造影,DSA,中男,后交通动脉瘤,动脉瘤形态,形态学参数,CTA,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切应力,应力梯度,振荡剪切指数,CV,P
,参数差异,logistic,侧后,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尺寸比,Q1,Q3,血流动力学分析,对侧,独立相关因素,放射学,病例对照研究
AB值:
0.1491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