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四川盆地晚中生代古淋溶土发生学特征与形成因素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理解和揭示深时古土壤的形成与演化有助于了解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促进土壤发生学理论的发展.[方法]以四川盆地晚中生代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发育的古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剖面的形态与微形态、矿物组成、颗粒组成以及地球化学等发生学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开展深时古土壤发生学特征与分类研究,并基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成土因素,进一步探讨深时古土壤的形成过程.[结果]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晚中生代古土壤具有根系、土层色调变化、土壤结构和黏化层等成壤特征.(2)古土壤矿物组成以石英、长石、绿泥石、针铁矿、伊利石和云母类矿物为主.(3)沿古土壤剖面自上而下,伴随着土层化学风化指数(CIA-K和方解石为主,含少量蒙脱石、绿泥石、针铁矿、伊利石和云母类矿物).(3)沿古土壤剖面自上而下,伴随着土层化学风化指数(CIA-K)值的增强,铝硅比和淋溶率(Ba/Sr)随之增加,而淋溶指数(∑Bases/Al)相应降低.[结论]成土因素分析表明古土壤发育于植被类型丰富且排水条件良好的林地地区,为侏罗系和白垩系沉积岩在温暖(10±4.4℃~13±4.4℃)湿润(515±182 mm a-1~1140±182 mm a-1)的气候环境下,经10 ka以上时间的风化产物.
文献关键词:
古土壤;白垩系;侏罗系;土壤发生;四川盆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军;黄成敏;杨国林;潘园园;王熠哲;文星跃
作者机构: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四川成都610065;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军;黄成敏;杨国林;潘园园;王熠哲;文星跃-.四川盆地晚中生代古淋溶土发生学特征与形成因素研究)[J].土壤通报,2022(01):1-11
A类:
发生学特征,深时古土壤
B类:
四川盆地,晚中生代,淋溶,形成因素,形成与演化,地球宜居性,土壤发生,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典型剖面,微形态,矿物组成,颗粒组成,地球化学,观察与分析,分类研究,母质,根系,土层,色调,土壤结构,成壤特征,土壤矿物,石英,长石,绿泥石,针铁矿,伊利石,云母,土壤剖面,层化,化学风化,风化指数,CIA,方解石,蒙脱石,铝硅比,Sr,Bases,土壤发育,植被类型,排水条件,林地,沉积岩,湿润,气候环境,ka
AB值:
0.3214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