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文献摘要:
以西南喀斯特典型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研究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演变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采用物质表面联合分析法对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表面电化学属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场强度、比表面、表面电荷数量随石漠化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34 C·m–2~0.42 C·m–2、4.85×108 V·m–1~5.86×108 V·m–1、47.11 m2·g–1~53.16 m2·g–1、16.86 cmol·kg–1~22.82 cmol·kg–1,土壤表面电位随石漠化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其变化范围为–113.74 mV~–115.10 mV;研究区黏土矿物组成为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绿蒙混层,且以绿蒙混层为主;土壤黏粒、砂粒、非晶质氧化铝、胡敏酸是影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表面电化学属性变化的主要因素,解释率分别为48.3%、38.1%、13.0%、12.0%;土壤粒径组成、有机质组分和金属氧化物对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影响由强到弱依次分别为:土壤黏粒>砂粒>粉粒,胡敏酸>有机碳>富里酸,非晶质氧化铝>游离氧化铁>非晶质氧化铁.本研究对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土壤管理与调控、退化植被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喀斯特;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演变
作者姓名:
赵楚;盛茂银;李雨萱;白义鑫;刘树西
作者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阳 550001;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衍生产业工程实验室,贵阳 550001;国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 550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楚;盛茂银;李雨萱;白义鑫;刘树西-.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土壤学报,2022(03):756-766
A类:
土壤表面电化学,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
B类:
喀斯特生态系统,特典,代时,演替过程,中土,特征演变,演变规律,土壤理化性质,联合分析法,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场,电场强度,比表面,变化范围,cmol,表面电位,mV,黏土矿物,矿物组成,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混,黏粒,砂粒,非晶,氧化铝,胡敏酸,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粒径,粒径组成,有机质组分,金属氧化物,强到,粉粒,有机碳,富里酸,游离氧化铁,中国西南,土壤管理,植被恢复,恢复重建
AB值:
0.3117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