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CMIP6模式的黄河上游地区未来气温模拟预估
文献摘要:
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提供的5个气候模式,并结合基于地面气象站的CN05.1气象资料,评估了CMIP6模式对黄河上游地区1961-2014年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基于7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及代表性浓度路径(SSP-RCP)组合情景,结合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了 2015-2100年黄河上游地区年均气温和季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模式集合平均能较好地模拟黄河上游地区历史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年变化.7个未来情景一致表明,2015-2100年黄河上游地区年平均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0.03~0.82℃·(10a)-1].其中,低辐射强迫情景下(SSP1-1.9、SSP1-2.6及SSP4-3.4)气温先呈现增加趋势,21世纪中期到达增幅峰值,之后增温呈现放缓趋势;而中、高辐射强迫情景下(SSP2-4.5、SSP3-7.0、SSP4-6.0及SSP5-8.5)气温表现为持续上升态势.空间上,未来气温增幅显著的区域位于黄河上游西部地区;时间上,呈现夏季增温快,春季增温慢.四季增温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一致特征,表现为西部增温强于东部,北部增温强于南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黄河上游地区;气温;CMIP6;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纯;姜彤;王艳君;缪丽娟;李溯源;陈梓延;吕嫣冉
作者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纯;姜彤;王艳君;缪丽娟;李溯源;陈梓延;吕嫣冉-.基于CMIP6模式的黄河上游地区未来气温模拟预估)[J].冰川冻土,2022(01):171-178
A类:
B类:
CMIP6,黄河上游地区,来气,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气候模式,地面气象,气象站,CN05,气象资料,气温变化,模拟能力,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代表性浓度路径,RCP,多模式集合平均,季平,时空变化规律,空间分布格局,年变化,未来情景,年平均气温,10a,低辐射,辐射强迫,SSP1,SSP4,增温,放缓,SSP2,SSP3,SSP5,温表,持续上升,气温增幅,黄河流域,流域水资源管理,适应性研究
AB值:
0.28764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