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可靠性集合平均方法的全球1.5/2.0℃变暖下中国极端气候的未来预估
文献摘要:
全球变暖下我国气候响应的研究对进一步预估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及制定适应和减缓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25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评估比较了各种可靠性集合加权方案对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性能,基于表现最好的可靠性集合平均方案预估了 SSP2-4.5和SSP5-8.5情景下中国极端气候指数在全球增暖1.5和2.0℃下的未来变化.结果表明,改进的可靠性集合方案模拟中国气候指数表现最好,与观测的偏差最小.未来中国区域温度明显增加,极端温度的增幅强于平均温度,极端降水整体也增加,且SSP5-8.5情景下增幅略强于SSP2-4.5情景.SSP5-8.5情景下,中国区域平均温度、最高温和最低温在全球增暖1.5(2.0℃)下较1995-2014年分别增加了 1.11、1.18和1.31℃(1.88、1.98和2.14℃),总降水和强降水分别增加了 5.6%和14.4%(10.5%和25.7%).中国北方和青藏高原部分区域为增温的大值区,中国西部为降水增加的大值区.额外0.5℃增暖对中国地区产生显著影响,几乎整个中国地区温度指数的增幅都将超过全球平均.极端降水也将进一步增加,SSP5-8.5情景下中国区域平均总降水额外增加4.9%,强降水增加11.2%.从概率角度来看,2.0℃变暖下,除南方部分地区外,中国其他区域温度指数增加大于1.5℃的概率大于50%.北方地区平均降水增幅大于5%阈值的可能性大于50%,大部分地区强降水增幅大于15%阈值的概率大于50%.尽管改进的可靠性集合方案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预估不确定性,未来仍需要发展优化集合方案及降尺度技术,以提供更准确的未来预估.
文献关键词:
CMIP6;可靠性集合平均;极端气候;1.5℃、2.0℃全球变暖;概率预估
作者姓名:
朱欢欢;姜胜;江志红
作者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4;无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欢欢;姜胜;江志红-.基于可靠性集合平均方法的全球1.5/2.0℃变暖下中国极端气候的未来预估)[J].地球科学进展,2022(06):612-626
A类:
可靠性集合平均,降尺度技术,概率预估
B类:
未来预估,全球变暖,气候响应,未来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全球气候模式,中国区域,区域气候,模拟性,SSP2,SSP5,极端气候指数,全球增暖,未来变化,方案模拟,中国气候,极端温度,平均温度,极端降水,区域平均,最低温,总降水,强降水,中国北方,青藏高原,增温,中国西部,降水增加,中国地区,区产,温度指数,区外,北方地区,发展优化,CMIP6
AB值:
0.2764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