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克隆抗体治疗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在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可行性、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使用PD-1单克隆抗体的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CD4 +T细胞计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载量。PD-1单克隆抗体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每12周评估1次疗效。在治疗后每周检测1次HIV载量,连续4次,随后每4周1次,连续2次,其后每12周1次动态监测。 结果:共1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7例,女3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宫颈癌和肝细胞癌各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肛门癌各1例。治疗前4例患者CD4 +T细胞计数为100~200/μL,2例CD4 +T细胞计数<100/μL。所有患者均至少完成3个周期PD-1单克隆抗体治疗,HIV载量均<20拷贝/mL。3例患者完全缓解,3例患者部分缓解。7例患者发生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3例发生大出血,1例发生听力障碍。 结论:PD-1抑制剂对HIV载量持续抑制无不良影响,且对肿瘤控制可发挥有效作用,可用于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的治疗。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多,故需多学科合作以降低合并症出现风险及处理严重并发症。
文献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恶性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克隆抗体;治疗
作者姓名:
王闪;邓涤;庄柯;莫平征;马智勇;熊勇;陈小平;张永喜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武汉 43000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武汉 430000;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闪;邓涤;庄柯;莫平征;马智勇;熊勇;陈小平;张永喜-.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克隆抗体治疗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09):533-537
A类:
B类:
程序性死亡,单克隆抗体,抗体治疗,艾滋病,可行性分析,programmed,death,恶性肿瘤患者,武汉大学,实验室检查,CD4 ,+T,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载量,续用,疾病进展,毒性反应,治疗期间,中男,宫颈癌,肝细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肛门癌,拷贝,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生皮,毛细血管,血管增生,增生症,大出血,听力障碍,瘤控,有效作用,多学科合作,合并症,严重并发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B值:
0.2630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