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MRIS”原则采用扩张皮瓣美学整复颏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文献摘要:
目的:以获得更好的美学效果为目标,探讨颏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整复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2月—2021年4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34例烧伤后颏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男13例、女21例,年龄12~54岁),其中单纯颏部受累者4例、单纯颈部受累者7例、颏部和颈部均受累者23例。瘢痕面积48~252 cm 2。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扩张皮瓣进行手术治疗,治疗遵循修复皮瓣色泽与厚度匹配(match)、亚单位美学特征重构(reconstruction)、按整形原则设计切口(incision)和预防手术切口瘢痕(scar)的“MRIS”原则。Ⅰ期埋置额定容量为80~400 mL长方形或肾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常规扩张至扩张器额定容量的3~5倍。Ⅱ期行瘢痕切除+切取扩张皮瓣修复继发创面,将供瓣区直接缝合。记录扩张器的扩张倍数(计算平均值)、采用皮瓣类型、局部美学形态重构情况、术后切口外观与皮瓣成活情况及随访观察的供受区情况。 结果:34例患者埋置扩张器的平均扩张倍数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3.82倍。3例患者采用单纯扩张局部带蒂皮瓣、19例患者采用单纯扩张肩胸部穿支带蒂皮瓣、10例患者采用扩张局部带蒂皮瓣联合扩张肩胸部穿支带蒂皮瓣、2例患者采用扩张局部带蒂皮瓣联合扩张胸廓内动脉第2肋间穿支游离皮瓣。瘢痕切除后,重构下唇形态和颏唇沟者10例、重构下颏突起和延长下颏长度者16例、重构颈颏角和下颌缘轮廓线者28例。手术切口较为隐蔽,多数位于颏部和颈部亚单位自然交界或转折处;颈部垂直方向切口呈Z字形或鱼尾状。34例患者术后扩张皮瓣均成活,其中8例患者扩张皮瓣术后1~3 d出现远端边缘或尖端少许坏死,换药后愈合。随访3~18个月,扩张皮瓣色泽、厚度与颏颈部皮肤差异小,颏颈部美学形态显著改善,手术切口瘢痕增生较轻。结论:基于“MRIS”原则采用扩张皮瓣整复颏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有利于提升手术质量,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文献关键词:
瘢痕;扩张术;外科皮瓣;颏颈部;美学修复;“MRIS”原则
作者姓名:
张家平;袁希;江旭品;刘杰;陈卓;李娅萍;王红霞
作者机构:
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8
引用格式:
[1]张家平;袁希;江旭品;刘杰;陈卓;李娅萍;王红霞-.基于“MRIS”原则采用扩张皮瓣美学整复颏颈部瘢痕挛缩畸形)[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04):306-312
A类:
MRIS,颏颈部
B类:
扩张皮瓣,整复,瘢痕挛缩畸形,美学效果,观察性研究,陆军,军军,第三军医大学,整形外科,烧伤,颏部,受累,瘢痕面积,cm ,色泽,match,亚单位,美学特征,特征重构,reconstruction,incision,手术切口,切口瘢痕,scar,埋置,额定,定容,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皮瓣修复,创面,区直,接缝,缝合,倍数,美学形态,术后切口,口外,皮瓣成活,随访观察,区情,带蒂皮瓣,胸部,穿支,胸廓内动脉,肋间,游离皮瓣,下唇,唇形,突起,下颌,轮廓线,数位,转折处,垂直方向,字形,鱼尾,后扩张,皮瓣术,远端,尖端,少许,换药,颈部皮肤,瘢痕增生,较轻,手术质量,扩张术,外科皮瓣,美学修复
AB值:
0.28836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