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四肢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O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采用膜诱导技术分期手术治疗的22例四肢长骨CHOM患者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16~56岁,平均31.8岁;病程0.6~42.0年,平均18.4年;Cierny-Mader解剖学分型:Ⅰ型4例,Ⅲ型6例,Ⅳ型12例。患者一期彻底清创后放置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感染控制后二期取出骨水泥,植骨修复骨缺损。随访观察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和比较一期手术前、二期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情况[包括局部红肿、流脓、疼痛等临床表现及血液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评估疗效。结果:一期清创后骨缺损的体积为54~176 cm
3(平均90.9 cm
3)。所有患者术后获20~51个月(平均30.1个月)随访。均获骨缺损愈合,骨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6.6个月)。其中3例髂后上棘取骨处感染,1例供区疼痛,经对症处置后缓解。1例术后7个月摔倒,骨缺损部位骨折、钢板断裂,经再次手术后骨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伤口无红肿、流脓等症状,二期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白细胞计数[(5.70±1.57)、(5.65±1.58)×10
9/L]、CRP[(7.56±2.57)、(7.25±3.83)mg/L]、ESR[(9.64±2.90)、(10.55±5.23)mm/h]均较一期术前[(8.24±2.18)×10
9/L、(49.54±19.56)mg/L、(42.68±13.77)mm/h]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四肢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实现骨缺损修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文献关键词:
骨髓炎;骨缺损;膜诱导技术;成人;骨感染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曦娇;徐永清;周田华;张虎;何晓清;陈星宇;宋慕国;杨晓勇;岳正华;崔轶;石健
作者机构: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曦娇;徐永清;周田华;张虎;何晓清;陈星宇;宋慕国;杨晓勇;岳正华;崔轶;石健-.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四肢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10):892-897
A类: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OM
B类:
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四肢,长骨,疗效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第九,九二,分期手术,Cierny,Mader,解剖学分型,彻底清创,后放,抗生素骨水泥,感染控制,植骨,骨修复,随访观察,骨愈合,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一期手术,手术前,二期手术,控制情况,红肿,流脓,血液白细胞,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m
,髂后上棘,取骨,供区,摔倒,板断裂,再次手术,手术后,伤口,10
,控制感,骨缺损修复,骨感染
AB值:
0.2710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