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经皮内镜下清创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化脓性椎间盘炎
文献摘要:
目的:评估经皮内镜下清创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化脓性椎间盘炎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珠海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接受经皮内镜下清创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49例腰椎化脓性椎间盘炎患者资料,男29例、女20例,年龄(51.2±13.9)岁(范围19~81岁)。病变节段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在内镜引导下对病灶进行彻底清创。对比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AI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7±6.4)个月(范围6~36个月)。手术时间为(110.1±19.8)min(范围80~165 min),术中出血量为(47.8±20.6)ml(范围20~120 ml)。术后3个月49例C反应蛋白由术前(62.1±37.2)mg/L降至(7.5±5.8)mg/L,白细胞计数由术前(14.2±3.9)×10
9/L降至(6.2±1.1)×10
9/L,红细胞沉降率由术前(90.3±37.4)mm/1 h降至(16.9±7.2)mm/1 h,各指标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15,
P<0.001;
t=13.49,
P<0.001;
t=13.82,
P<0.001)。36例检出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属占50%(18/36)。术后1~2年行腰椎CT的37例患者中57%(21/37)稳定融合、22%(8/37)部分融合、22%(8/37)未融合。至末次随访,49例VAS由术前(7.4±0.6)分降至(0.5±0.3)分,ODI由术前78.2%±9.1%改善至14.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2.00,
P<0.001;
t=35.89,
P<0.001);术前AIS E级38例、D级11例,末次随访时E级43例、D级6例。术后11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感染复发2例、神经功能受损2例。
结论:经皮内镜下清创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创伤小,可有效清除椎间感染病灶及稳定椎体,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文献关键词:
脊柱;椎间盘炎;清创术;内固定器;内窥镜检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叶记超;段凯迪;秦毅;胡旭民;周锦浪;高梁斌;唐勇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骨科,广州 510030;珠海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珠海 519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叶记超;段凯迪;秦毅;胡旭民;周锦浪;高梁斌;唐勇-.经皮内镜下清创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化脓性椎间盘炎)[J].中华骨科杂志,2022(24):1652-1659
A类:
B类:
经皮内镜下,创联,内固定治疗,腰椎,化脓性,椎间盘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珠海市,脊柱,骨科,变节,节段,固定术后,内镜引导,彻底清创,围手术期,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指标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脊髓损伤,损伤分级,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impairment,AI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disability,ODI,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l,白细胞计数,10
,红细胞沉降率,中葡,葡萄球菌属,手术相关并发症,感染复发,神经功能受损,感染病,椎体,临床结局,清创术,内固定器,内窥镜检查
AB值:
0.2268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