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左束支起搏的临床应用初探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运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后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院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TAVI治疗、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35例。根据心室电极放置位置,分为LBBP组(12例)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组(23例)。计算LBBP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观察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第3天及1、3、6个月测量起搏器程控参数。比较两组患者TAVI术后1、3、6个月时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指标。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年龄(76.4±7.7)岁,男性19例(54.3%)。与RVAP组患者比较,LBBP组患者在起搏器置入术中的手术时间[(86.58±17.10)min比(68.74±9.18)min,
P<0.001]及X线透视时间[(20.08±4.44)min比(17.00±2.26)min,
P<0.001]更长。LBBP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1/12,12例患者均无气胸和血胸、电极脱位、感染以及囊袋出血等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起搏器程控参数均在理想范围且稳定。共随访7.43(5.21,9.84)个月,术后3、6个月时,与RVAP组患者比较,LBBP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均更高[3个月时:(60.75±2.89)%比(57.35±3.33)%,
P=0.004;6个月时:(63.17±3.33)%比(56.17±3.97)%,
P<0.001],NT-proBNP值均更低[3个月:822(607,1 150)ng/L比1 052(902,1 536)ng/L,
P=0.006;6个月:440(330,679)ng/L比783(588,1 023)ng/L,
P=0.001];术后1、3、6个月时,LBBP组患者的QRS时限均较RVAP组患者短[1个月时:99(97,107)ms比126(124,130)ms,
P<0.001;3个月时:98(96,105)ms比129(128,133)ms,
P<0.001;6个月时:96(94,104)ms比130(128,132)ms,
P<0.001]。
结论:对于TAVI术后存在永久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LBBP是可行、安全可靠的,短期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但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文献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左束支起搏;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起搏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冯天捷;宋光远;赵杰;陈阳;牛冠男;周政;赵振燕;王墨扬;随永刚;陈柯萍;华伟;吴永健
作者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北京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北京 10003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天捷;宋光远;赵杰;陈阳;牛冠男;周政;赵振燕;王墨扬;随永刚;陈柯萍;华伟;吴永健-.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左束支起搏的临床应用初探)[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02):142-149
A类: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
B类: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左束支起搏,应用初探,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TAVI,回顾性研究,中国医学,学院科学,阜外医院,后置,永久起搏器,手术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情况,型利钠肽原,NT,proBNP,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指标,起搏器置入术,手术时间,气胸,血胸,脱位,囊袋,参数均,左心室射血分数,QRS,时限,ms,适应证,心功能状态,远期效果,尚待,心脏瓣膜疾病
AB值:
0.21917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