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乳突炎发生发展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根据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分析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乳突炎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4例(408耳)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放疗后3、12、24个月时的MRI影像资料,根据MRI影像特征分析放疗后乳突炎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放疗后乳突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动态观察腭帆张肌横截面积,分析放疗后腭帆张肌横截面积变化与乳突炎发生的关系。结果:放疗前、放疗后3、12和24个月时,乳突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0.6%(84/408耳)、41.1%(168/408耳)、22.3%(91/408耳)和19.6%(80/408耳)。放疗前正常耳在放疗后3、12和24个月时乳突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5.8%(116/324耳)、18.2%(59/324耳)和16.4%(53/324耳)。在放疗后3个月时新发乳突炎的63例患者(83耳)在放疗后12和24个月时的自然缓解率分别为63.9%(53/83耳)和75.9%(63/83耳),而放疗前即存在乳突炎的54例患者(60耳)在放疗后3、12和24个月时的自然缓解率分别为43.3%(26/60耳)、65.0%(39/60耳)和73.3%(44/60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放疗剂量>70 Gy、肿瘤侵犯咽鼓管咽口是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乳突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75、2.73、2.07、1.83,
P<0.05)。腭帆张肌在放疗后12和24个月时的萎缩程度与乳突炎的发生有关(
t=-3.32、2.99,
P<0.05)。
结论:鼻咽癌患者乳突炎的发生率在放疗后3个月时明显增加,在放疗后12个月时明显下降。75.9%的放疗所致乳突炎在放疗后24个月时自然缓解。年龄≥50岁、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放疗剂量>70 Gy、肿瘤侵犯咽鼓管咽口是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乳突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腭帆张肌在放疗后12和24个月时的萎缩程度与乳突炎的发生有关。
文献关键词:
鼻咽癌;放射治疗;乳突炎;磁共振;腭帆张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熊浩;曾海仓;蔡兆熙;毕卓菲;郑亿庆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广州 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广州 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肿瘤科,广州 5101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熊浩;曾海仓;蔡兆熙;毕卓菲;郑亿庆-.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乳突炎发生发展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2(04):256-261
A类:
B类:
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放射治疗,鼻咽癌,乳突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疗后,影像资料,影像特征,转归,logistic,分析探索,动态观察,腭帆张肌,横截面积,面积变化,发乳,缓解率,临床分期,放疗剂量,Gy,肿瘤侵犯,咽鼓管,时明
AB值:
0.1508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