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培门冬酰胺酶引起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临床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培门冬酰胺酶(PEG-Asp)引起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小儿血液科自2016年12月至2021年7月采用PEG-Asp化疗2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其中合并CVST 8例。回顾性分析PEG-Asp引起的CVST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1)4例CVST发生在诱导缓解阶段,3例发生在再诱导阶段,1例发生在巩固阶段。2例患儿接受PEG-Asp化疗1次后发生CVST,1例接受PEG-Asp化疗2次后发生CVST,5例接受PEG-Asp化疗2次以上后发生CVST。发生CVST的时间距末次使用PEG-Asp的中位时间为20.5 d。(2)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头痛(4例)、恶心或呕吐(3例)、抽搐(2例)、持续性视物模糊(1例)。(3)CVST的发生部位依次为乙状窦(6例)、横窦(4例)、上矢状窦(4例),其中1例合并左侧额顶叶及右侧顶叶皮层出血,1例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8例患儿均未合并其他部位血栓。(4)部分患儿凝血功能异常,发生CVST时3例患儿纤维蛋白原下降,2例抗凝血酶Ⅲ下降,3例D-二聚体升高。(5)6例患儿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其中4例序贯使用利伐沙班,1例序贯使用华法林。抗凝总疗程为56 d。(6)6例患儿经治疗后症状均消失,4例复查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显示血栓消失,2例血栓范围缩小。1例合并颅内出血的患儿未再使用PEG-Asp,7例在后续化疗期间再次使用PEG-Asp,其中1例再次合并CVST,经抗凝治疗后血栓范围缩小。结论:ALL患儿在应用PEG-Asp化疗期间出现无法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时,需高度警惕CVST发生,应尽早行头颅增强MRI和MRV以早期诊断。部分患儿合并凝血功能异常,LMWH、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有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大部分患儿再次使用PEG-Asp不会再次发生CVST。
文献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培门冬酰胺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儿童
作者姓名:
颜银燕;刘宏涌;余莉华;林丹娜;黄露露;赖肖蓉;张亚芥;资娟;吴莉;廖旭;杨丽华
作者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小儿血液科,广州 510282;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佛山 518000
引用格式:
[1]颜银燕;刘宏涌;余莉华;林丹娜;黄露露;赖肖蓉;张亚芥;资娟;吴莉;廖旭;杨丽华-.培门冬酰胺酶引起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2(05):462-468
A类:
B类:
培门冬酰胺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PEG,Asp,CVST,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小儿血液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实验室检查,检查和,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诱导缓解,中位时间,阵发性,头痛,恶心,抽搐,发生部位,乙状,横窦,上矢状窦,额顶叶,皮层,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凝血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二聚体,低分子肝素,LMWH,序贯,利伐沙班,华法林,疗程,经治,复查,磁共振静脉造影,MRV,颅内出血,未再,化疗期间,抗凝治疗,无法解释,神经系统症状,行头,头颅,无后,后遗症,再次发生
AB值:
0.2360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