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年轻造山带洋板块地层
文献摘要:
重点分析和总结了由显生宙增生复合体和造山带混杂岩重建的年轻造山带洋板块地层——太平洋洋板块地层,也简要介绍了东古印度洋(东新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洋板块地层的重建情况.通过对阿拉斯加南部中生代增生地体、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侏罗纪—早白垩世增生复合体、日本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不同时期的增生复合体、菲律宾侏罗纪增生复合体和美国加州海岸山脉中侏罗世—古新世弗朗西斯卡杂岩体等不同单元的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因逆冲导致的构造叠置和混杂失序特征及演化阶段的分析,重建了太平洋洋板块地层.其中加州海岸山脉中侏罗世—古新世弗朗西斯卡杂岩体的研究比较深入,对该区俯冲带上叠蛇绿岩(大峡谷群弧前盆地蛇绿岩)和弗朗西斯卡北部马林海岬杂岩体(原岩为洋中脊玄武岩)进行了有效区分,不仅还原了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碰撞过程,还厘清了与之伴生的弧前盆地裂陷和扩张过程.另外,板块俯冲的滞留和幕式增生在活动时间较短的板块俯冲体系中可能不容易识别.
文献关键词:
显生宙;中生代;增生复合体;年轻造山带;洋板块地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马慧磊;许淑梅;李三忠;舒鹏程;崔慧琪;孔家豪
作者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海洋高等研究院/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中心,山东青岛 266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慧磊;许淑梅;李三忠;舒鹏程;崔慧琪;孔家豪-.年轻造山带洋板块地层)[J].古地理学报,2022(01):11-32
A类:
年轻造山带,洋板块地层,增生复合体,造山带混杂岩
B类:
显生宙,太平洋,洋洋,古印度,印度洋,新特提斯洋,古亚洲洋,阿拉斯加,中生代,生地,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侏罗纪,早白垩世,二叠纪,白垩纪,菲律宾,美国加州,海岸山脉,中侏罗世,古新世,弗朗西斯,杂岩体,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构造叠置,失序,演化阶段,俯冲带上,蛇绿岩,大峡谷,弧前盆地,马林,林海,原岩,洋中脊玄武岩,伴生,裂陷,扩张过程,板块俯冲,滞留,活动时间
AB值:
0.2500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