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柴达木盆地东段中、新生代沉积迁移规律及原型盆地性质研究
文献摘要: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东段中、新生代沉积迁移变化及原型盆地性质,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段红山、霍布逊凹陷中、新生界野外地质露头追踪、钻井(孔)资料分析、岩性岩相分析、二维地震剖面解释、地层划分对比及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的研究,认为中、新生代沉积迁移呈现出形象的"跷跷板"移动现象,这种现象与凹陷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盆地性质及板块运动的远程效应有关.下侏罗统局限于红山小型断陷盆地,中侏罗统范围向南扩大到霍布逊凹陷,与羌塘板块、拉萨地块与亚欧板块两次俯冲挤压碰撞之间的应力松弛作用有关,此作用在早侏罗世导致北部红山地区的板缘裂陷,在中侏罗世扩展到南部的霍布逊地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沉积中心位于红山挤压型盆地,这与拉萨地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导致柴北缘地区构造反转有关;古近系在北部红山凹陷的发育而在南部霍布逊凹陷的缺失,与新特提斯洋东部闭合首先导致霍布逊地区隆升有关;新近系及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南部霍布逊凹陷,与此时柴北缘及周缘山系全面隆升导致沉积中心南移有关.
文献关键词:
中、新生界;沉积迁移;原型盆地;板块运动;柴达木盆地东段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冯怀伟;许淑梅;王大华;肖永军;王金铎
作者机构: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潍坊 2627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中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怀伟;许淑梅;王大华;肖永军;王金铎-.柴达木盆地东段中、新生代沉积迁移规律及原型盆地性质研究)[J].沉积学报,2022(03):667-678
A类:
柴达木盆地东段,沉积迁移
B类:
新生代,迁移规律,原型盆地,红山,霍布逊,凹陷,新生界,外地,露头,钻井,资料分析,岩性,岩相分析,二维地震,地震剖面,地层划分,地质剖面,跷跷板,大地构造,板块运动,下侏罗统,断陷盆地,中侏罗统,羌塘,拉萨地块,亚欧,俯冲,挤压碰撞,应力松弛,早侏罗世,山地区,裂陷,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压型,欧亚,柴北缘,构造反转,古近系,山凹,新特提斯洋,隆升,新近系,及第,第四系,周缘,山系,南移
AB值:
0.3274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