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和雷珠单抗治疗史患儿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LP)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史患儿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mGCIPL)厚度变化差异。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且有LP和IVR治疗史的ROP患儿35例7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36只眼,女性17例34只眼;年龄(5.54±1.04)岁。根据接受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LP组、IVR组,分别为18例36只眼和17例34只眼。两组患儿年龄( t=-1.956)、性别构成比( χ2=0.030 )、出生胎龄( t=-1.316)、出生体重( t=-1.06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9、0.862、0.197、0.297)。所有患眼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Cirrus HD-OCT 5000的黄斑立方体512×128模式对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14.13 mm 2椭圆环形区域进行扫描,设备自带软件获得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6个扇形区以及平均、最小mGCIPL厚度。两组间mGCIPL厚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GCIPL厚度与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LP组比较,IVR组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区域以及平均、最小mGCIPL厚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84、6.719、7.682、7.697、5.151、5.008、7.148、6.581,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GCIPL厚度与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均无显著相关性( P>0.05 )。 结论:接受IVR治疗的ROP患儿mGCIPL厚度较接受LP治疗者更薄。
文献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激光凝固术;血管生成抑制剂;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
作者姓名:
田娅;赵欣予;陈妙虹;范梓欣;曾宪露;郑磊;何红辉;曾键;张少冲;张国明
作者机构:
深圳市眼科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 深圳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深圳 5180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田娅;赵欣予;陈妙虹;范梓欣;曾宪露;郑磊;何红辉;曾键;张少冲;张国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和雷珠单抗治疗史患儿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比较)[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07):551-555
A类:
mGCIPL
B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比,ROP,LP,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眼科医院,性别构成,构成比,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光相干断层扫描,OCT,Cirrus,HD,立方体,黄斑中心凹,mm ,椭圆环,自带,扇形,下区,显著相关性,治疗者,激光凝固术,血管生成抑制剂,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AB值:
0.2264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