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肺通气功能检查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通过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和同期肺通气功能检查的资料分析,探索早期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在儿童CAP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住院的确诊为CAP并在入院24 h内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检查数据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一共有154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54例(35.06%)患儿肺通气功能正常,余100例(64.94%)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肺通气功能损害,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54例(35.06%)、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8例(5.19%)、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30例(19.48%)、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8例(5.19%)。根据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分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组与肺通气功能正常组相比,肺部影像学改变为实变的概率更大(
χ2=7.83,
P=0.007);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75%用力呼气流速、一秒率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水平呈负相关(
r=-0.23,
r=-0.22,
r=-0.25,
r=-0.23,均
P<0.05),而与用力肺活量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早期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在儿童CAP诊疗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文献关键词:
儿童;肺通气功能检查;社区获得性肺炎;胸部影像学改变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倩兰;冯雍;王天玥;尚云晓
作者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沈阳 110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倩兰;冯雍;王天玥;尚云晓-.肺通气功能检查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儿科学杂志,2022(12):845-849
A类:
胸部影像学改变
B类:
肺通气功能检查,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影像学表现,资料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小儿呼吸内科,内行,检查数据,实验室检查,一共,功能损害,限制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混合性,小气道,肺部影像学,肺炎支原体感染,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率,用力肺活量,显著相关性
AB值:
0.1541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