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316例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肠镜下切除术后转归的回顾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析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随访其再发情况和癌变情况.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基线情况(病理类型、性别、年龄、腺瘤位置、瘤体大小等)、中医辨症分型、再发率、癌变率等.结果 ①本研究期间,最终共收集有效病例316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1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99例;男性(58.54%)占比略多于女性(41.46%);患者年龄以40~ 60岁为多见(65.82%);癌前病变好发于左半结肠(73.42%);瘤体大小,多数在2 cm以下(86.08%).②患者中,脾虚气滞证73例,湿热蕴结证86例,痰浊壅盛证85例,阳虚寒凝证37例,血瘀证35例.③中医辨证结果显示,湿热蕴结证和痰浊塞盛证占比较高,分别为27.22%和26.90%,其次是脾虚气滞证,占比23.10%.在LGIN组中,脾虚气滞证和湿热蕴结证居多,二者占比均为27.65%;在HGIN组中,痰浊壅盛证占比最高,为32.32%,其次是湿热蕴结证,占比26.26%.④在LGN组中,湿热蕴结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最高,为61.67%;阳虚寒凝证、痰浊壅盛证和脾虚气滞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分别为58.33%、56.60%、40.00%,血瘀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最低,为35.00%.在HGIN组中,血瘀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最高,为80.00%,湿热蕴结证、痰浊壅盛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分别为69.23%、62.50%,脾虚气滞证与阳虚寒凝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均为53.85%.⑤在癌变情况方面,痰浊壅盛证、湿热蕴结证、血瘀证组中均有发生癌变的患者,癌变率分别为9.38%、6.67%、3.85%.结论 在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中,湿热蕴结证、痰浊壅盛证及脾虚气滞证是临床主要中医证型.对于本病而言,痰浊、湿热、血瘀不仅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是导致本病复发、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中应予重点关注.
文献关键词:
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肠镜下切除术后;中医证型;复发;预后转归
作者姓名:
王晓炜;张慈安;修丽娟;顾雨芳;唐继贵;刘煊
作者机构: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中医科 上海200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晓炜;张慈安;修丽娟;顾雨芳;唐继贵;刘煊-.316例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肠镜下切除术后转归的回顾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2(02):30-33
A类:
肠镜下切除术后
B类:
结直肠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患,中医证型分布,术后转归,回顾性研究,再发,海军军医,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病理类型,瘤体,辨症,癌变率,共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略多于,患者年龄,变好,发于,左半结肠,脾虚气滞证,湿热蕴结证,痰浊,阳虚寒凝证,血瘀证,中医辨证,LGN,主要中医证型,本病,病理产物,致病因素,病理因素,应予,腺瘤性息肉,预后转归
AB值:
0.150208
相似文献
19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候学特征分析的多中心研究
梅珊珊;俞超芹;丁杰;程雯;连方;段华;薛晓鸥;张明敏;罗颂平;冯晓玲;马堃;谭布珍;王佩娟;吴瑞瑾;张晋峰;徐琳;王莉;许泓;李佶;张婷婷;沈浣;曹保利;李力-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20120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山西省中医院;昆明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天津南开医院;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