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浊毒理论"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候的探讨
文献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结直肠癌前病变的腺瘤性息肉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浊毒理论"在结直肠息肉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搜集2018年11月-2019年7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镜室240例腺瘤性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和中医四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 在240例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性别(x2=17.067,P=0.00)、年龄(x2=40.075,P=0.00)、主要症状(x2=249.850,P=0.00)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腺瘤性息肉男性(63.3%,152/240)>女性(36.7%,88/240);年龄中年(44.6%,107/240)>老年(41.3%,99/240)>青年(14.2%,34/240);腹胀腹痛(54.2%,130/240)>无症状(14.6%,35/240)>便血(10.0%,24/240)>腹泻(8.8%,21/240)>便秘(6.7%,16/240)>大便干稀不调(5.8%,14/240).在240例腺瘤性息肉患者中中医证型(x2=81.950,P=0.00)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其中湿热内蕴证(34.6%,83/240)>气滞血瘀证(20.8%,50/240)>脾胃虚弱证(17.9%,43/240)>痰浊内蕴证(12.5%,30/240)>肝郁脾虚证(10.8%,26/240)>痰热凝滞证(3.3%,8/240);在240例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浊毒内蕴证型分布情况(x2=87.767,P=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浊毒之邪致病的特点,将湿热、痰浊、痰热归属于浊毒内蕴证范畴,其中浊毒内蕴证(50.4%,121/240)>气滞血瘀证(20.8%,50/240)>脾胃虚弱证(17.9%,43/240)>肝郁脾虚证(10.8%,26/240).结论 腺瘤性息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中老年的发病率较高,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便血、便秘及大便干稀不调等存在症状的比例高于无症状,临床中医证型中以浊毒内蕴证为主,尚有气滞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及肝郁脾虚证.
文献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浊毒;中医;证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瑶麒;李合国;李佃贵;徐伟超;郭敏
作者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北省中医院浊毒研究室,河北石家庄0500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瑶麒;李合国;李佃贵;徐伟超;郭敏-.基于"浊毒理论"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候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22(06):76-79
A类:
B类:
浊毒理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候,结直肠癌前病变,中医证型分布,结直肠息肉,月河,南中,中医药大学,胃肠镜,中医四诊,x2,主要症状,腹胀腹痛,无症状,便血,便秘,大便,不调,湿热内蕴证,气滞血瘀证,脾胃虚弱证,痰浊,肝郁脾虚证,痰热,热凝,凝滞,浊毒内蕴证,归属于,腹痛腹胀,尚有
AB值:
0.1549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