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影像后处理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影像后处理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影像后处理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的10例PTN的临床资料.9例应用3D-Slicer软件三维重建技术、1例利用DSA影像后处理技术定位关键孔,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感染、皮下积液;术后出现暂时性眩晕伴听力下降1例.9例术后疼痛即刻缓解;1例未缓解,二次术后疼痛消失,出现感觉麻木.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复发;1例仍有感觉麻木,无面瘫、听力下降、行走不稳.结论 利用影像后处理技术可精确定位关键孔,并完整游离骨瓣,为MVD提供足够的显露空间,有助于减少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手术效果良好.
文献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影像后处理技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丁慧超;管江衡;谢天浩;向伟楚;吕福群;黄河;宋健;徐国政
作者机构:
430070 武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丁慧超;管江衡;谢天浩;向伟楚;吕福群;黄河;宋健;徐国政-.影像后处理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11):895-897
A类:
影像后处理技术
B类:
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后入路手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PTN,月影,Slicer,三维重建技术,DSA,无手,手术死亡,死亡病例,术后出血,皮下积液,暂时性,眩晕,听力下降,术后疼痛,即刻,未缓解,麻木,术后随访,有感,面瘫,精确定位,骨瓣,显露,脑脊液漏,手术效果
AB值:
0.1938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