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和影响因素,提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上海市某中心城区社区医务人员843人,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工作内容内卷(JCQ)、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调查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采用工作倦怠感量表(MBI)调查职业倦怠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35份,有效应答率99.1%.JCQ模式下,835名社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42.5%,ERI模式下,职业紧张检出率为34.0%.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0.8%,其中轻、中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42.2%,重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30岁、工龄<10年、临床科室、每周工作时长<40 h、不值夜班,年龄40~49岁(OR=1.546)、工龄≥10年(OR=1.506~1.707)、公共卫生科室(OR=2.085)、每周工作时长≥50 h(OR=2.408)、值夜班(OR=1.811)的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增加(P<0.05);相比月收入<3 000元、不运动、每天睡眠时间<6 h的人员,月收入≥3 000元(OR=0.098~0.133)、每周锻炼次数≥1次(OR=0.308~0.603)、每天睡眠时间≥6 h(OR=0.300~0.334)的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降低(P<0.05);社会支持(OR=0.667)、回报(OR=0.605)的得分越高,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越小(P<0.05);付出(OR=2.468)、内在投入(OR=1.549)的得分越高,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也越大(P<0.05).结论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可从个体、组织、社会三方面加强干预,通过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合理排班作息、适度运动锻炼、加强心理疏导等途径方式,降低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
文献关键词:
职业倦怠;职业紧张;社区;医务人员;疫情防控
作者姓名:
李为翊;张博;马立人;高捷;郑利纬
作者机构:
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职业与放射卫生科,上海 200023
引用格式:
[1]李为翊;张博;马立人;高捷;郑利纬-.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2(05):548-553
A类:
B类: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中心城,中心城区,社区医务人员,人员职业,职业倦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怠情,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水平,面对面,工作内容,内卷,JCQ,付出,报失,ERI,职业紧张,工作倦怠感,MBI,logistic,收有,有效应答率,工龄,临床科室,工作时长,不值,值夜班,卫生科,月收入,睡眠时间,风险降低,社会支持,加强干预,业务技能,技能水平,排班,作息,运动锻炼,强心,心理疏导
AB值:
0.2430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