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关节功能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对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上气道结构变化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功能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对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患者上气道结构特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ICR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功能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平均治疗时间(55.2±8.4)个月.在关节功能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前(T0)、功能板治疗后(T1)和关节功能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后6个月(T2),分别进行CT检查.对上气道矢状向距离、上气道容积和最小横截面积以及下颌骨和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位置变化进行测量.采用SPSS 26.0软件包中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不同治疗阶段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关节功能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后,ICR患者下颌骨显著前移,上气道矢状向距离、上气道容积和最小横截面积显著增加(P<0.05);但功能板治疗后表现为下颌骨后退,上气道各指标显著降低(P<0.05).舌骨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位置变化.结论:ICR患者关节功能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后,下颌骨显著前移、侧貌明显改善,上气道容积显著提高;但经过第一阶段功能板治疗后上气道有一定程度缩窄,伴下颌骨后退.
文献关键词:
特发性髁突吸收;上气道;关节功能板;正颌-正畸治疗
作者姓名:
朱柏恺;刘旌毅;吕政展;郑美里;汪席均;河奈玲;江凌勇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颅颌面科,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
引用格式:
[1]朱柏恺;刘旌毅;吕政展;郑美里;汪席均;河奈玲;江凌勇-.关节功能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对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上气道结构变化的影响)[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2(04):354-359
A类:
关节功能板
B类:
正颌,正畸治疗,特发性髁突吸收,上气道,idiopathic,condylar,resorption,ICR,上海交通大学,学医,第九人,治疗时间,T0,矢状向,横截面积,下颌骨,舌骨,垂直向,软件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测量指标,前移,后退,标显,治疗过程,显位,侧貌,第一阶段,缩窄
AB值:
0.1763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